• 微信

萧庭生 琅琊阁主蔺晨

时间:18:11:44作者:admin分类:时刻浏览:31评论:0

在电视剧《琅琊榜之风起长林》里面,一共有三位旧人,从前朝武靖帝萧景琰时代,传承到了当朝梁帝萧歆时代。

这三位旧人,从当初的豆蔻年华,青春年少,摇身变成了如今的两鬓斑白,垂垂老矣,他们分别是:长林王萧庭生,宁王萧景亭,而云南王府穆青只活在回忆里,从未露面。

从剧情来看,萧庭生是前朝武靖帝萧景琰与当朝梁帝萧歆连接最为紧密的人,没有之一。

除此之外,宁王萧景亭的存在感较弱,因为幼年患病落下残疾,在众多皇子们的边缘徘徊是江湖人士,从不干涉朝堂政事;云南王府穆青则远在南境边陲,鞭长莫及。

萧庭生,是前朝掖幽庭的罪奴,祁王萧景禹的遗腹子,却也是当朝军功赫赫的长林王,被梁帝萧歆托孤为辅政大臣,影响力可见一斑。

也正是因为如此,萧庭生被皇族高度信赖,却被朝堂百官和荀氏外戚万分忌惮,在甘州之战前夕,萧庭生在大殿之上向梁帝萧歆请求颁发兵符调动军队,却遭到了群臣的强烈反对。

萧庭生在临终遗言中说过:“蒙先皇恩养,历两代明君,从来未曾被人猜忌过。

”能够做到这一点,实属不易。

当年,萧庭生父亲、祁王萧景禹就是因为功高震主,“群臣言必称祁王”,被生性多疑的梁帝萧选猜忌,最终饮鸩赐死。

万丈红尘一壶酒,千秋大业一壶茶。

在萧庭生饱经风霜的脸上,写满了岁月的沧桑,沟壑之间的皱纹,更填满了为国为民的烦忧。

萧庭生,是传承与成全的隐喻。

他的身世坎坷,所幸在掖幽庭服苦役期间,被当时尚是靖王的萧景琰暗中悉心照料,后来梅长苏慧眼识人,成为了萧庭生的启蒙老师。

萧庭生传承了梅长苏的千秋情义,传承了萧景琰的铮铮铁骨,更传承了赤焰忠魂和家国情怀。

而且,萧庭生膝下的两位孩子,萧平章传承的是梅宗主的多智近妖,萧平旌传承的则是林殊的张扬洒脱。

萧庭生也是成全,成全了我们对海晏河清的向往,成全了我们对赤焰旧人的怀念,也成全了我们对君臣父子兄弟情谊的期盼。

萧庭生的身世何其不幸,然而他又是何其幸运!作为威震四海的长林王,他戎马一生,却从未遭遇君臣相疑,作为兄长,他从未遭遇兄弟阋墙,梁帝萧歆临终托孤,为他的后半生安排好了退路。

梁帝萧歆在临终前喊出的这一声“哥哥”,催断了多少人的心肝!

萧庭生胸怀大局,志存高远,他师从才名冠绝天下的江左梅郎,怎么会不懂权谋?但是就像所说的那样:“志不在此,非不能也。

他受梅长苏和萧景琰手把手教导,深知在一个政治清明的朝堂之上,不应该有党争存在,朝臣的观点和言论,不能被立场束缚。

历览封建王朝,相比被所谓忠义束缚住的武将,比如岳飞,比如李牧,萧庭生却又自有他的洒脱之处,在临终之际,他特意交代萧平旌,给了他加倍的自由:

“你本爱逍遥,无奈,无奈你生在将门,为父走后,这长林二字,便不该再束缚你了。

这位满头白发的长林王,慢慢走向人生的终点,他让我们透过时间的沉沉雾霭,看到了那些或许已被大多数人遗忘、而我们却还清晰记得的过往云烟——

记得七万赤焰忠魂的冤屈与洗雪,记得朝堂之上那一声声铿锵有力的“臣附议”,记得那位忠勇赤诚一片热血的萧景琰,记得那位殚精竭虑呕心沥血的梅长苏,还有那位飞扬恣意的明亮的少年:林殊。

“衣冠葬王陵,遗骨归梅岭。

”长林王萧庭生的遗言是如此震撼又催泪,如今重提梅岭,依然令人心碎。

梅岭,是一个触动人心充满回忆的地方,梅岭,是一种让多少人心心念而不忘的风骨!

随之,萧庭生的呼吸慢慢衰弱,意识慢慢远离,他的思绪开始飘向远方,飘向数十年前那场掖幽庭内的遇见,那位身着布衣、面色有些苍白孱弱却温润如玉的年轻公子,带着温暖的笑容向他走来,对他说:

“你叫什么名字?”

“庭生。

“我教你念书好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