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微信

苏清河 “孩儿红”渐渐失传

时间:18:06:34作者:admin分类:实践浏览:17评论:0

为弘扬大国工匠精神,发挥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根铸魂的作用,鼓励传统民间文艺推陈出新,推动新时代福建民间文艺事业繁荣发展,特举办此次云展览。

本期推出“弘扬匠心 致敬传统”福建省民间文艺云展览专题——第五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 苏清河篇。

第五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 苏清河

苏清河(1941-2012)

高级工艺美术师

中国工艺美术大师

中国陶瓷艺术大师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德化瓷烧制技艺”代表性传承人

高级工艺美术师

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

01.

艺术概况

在人才辈出的德化陶瓷界,苏清河大师凭借50多载的扎实功力与科研成果“孩儿红”摘得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之桂冠,奠定了他在德化陶瓷乃至中国陶瓷史上不可磨灭的历史地位。

其作品不论是雕塑作品,还是实用器皿、陈设供器,都十分注重艺术效果,釉质滋润细腻,造型精巧雅致,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其科研成果及作品多次荣获国家级大奖,作品被中外各大国家级博物馆及工艺美术馆广泛收藏,受到极高的赞誉。

《如意弥勒》 苏清河 作

02.

冰清玉洁莹玉瓷 白里透粉孩儿红

1994年,苏清河烧制的“莹玉红”瓷种系列,经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曾土金等专家鉴定为“再现中国传统名瓷孩儿红,恢复失传陶瓷瑰宝”。

这一震惊业界的好消息传遍大江南北,轰动一时。

《送福弥勒》 苏清河 作

“孩儿红”是一种窑变瓷。

即,器物在高温烧制时,由于窑内位置或温度的不同,偶尔产生特殊的气氛,窑变所致。

其釉色白中蕴红,在光线下肉眼看去就像婴儿粉嫩透红的肌肤。

由于其烧成工艺无法控制,且要在一定气氛下才能偶然产生,因而被世界古陶瓷界和收藏界视为稀世珍品中的极品。

自清代康熙以后,当世只有少数博物馆收藏有这种明代德化窑的精品。

清代以降,业内众专家学者倾力研究,均无法再现这一工艺。

《倚麂观音》 苏清河 作

苏清河通过反复试验,终于于1994年向世人再现传统名瓷“孩儿红”,并以其“莹玉艺术陶瓷研究所”之名命名。

其釉色类脂类玉,晶莹温润,用它制作的艺术瓷,格外精致迷人。

《立莲观音》 苏清河 作 莹玉红

作品《立古莲观音》釉色纯净,白里透红,整体形象安然自若。

观音优美的身姿、细润丰满的肌肤,微微鼓起的口唇与柔和下垂的眼睑,栩栩如生。

飘逸、流畅的衣纹,不拘一法,灵活自然,不仅将衣服质地的轻薄之感真切地刻画出来,还表现出观音的慈爱和柔美气质。

《自在观音》苏清河 作

《坐岩灵芝弥勒》 苏清河 作

此外,苏清河还用不同的配方与烧成手段制成胎体略含微红与微黄两种瓷色,微红者近似“孩儿红”,微黄者略似“象牙白”,成为莹玉系列独特的当家瓷品。

“象牙白”,是一种在氧化气氛中烧成的瓷器。

釉色白中泛微黄,色如象牙,极其温润,迎光照视,即使胎厚也能透明,焕发出烨烨宝气。

这种瓷色蜚声海内外,被誉为“国际瓷坛上的明珠”“世上独一无二的珍品”,堪称德化瓷的标签。

《提莲观音》苏清河 作

03.

继承传统 精益求精

1986年,苏清河创办了福建省首家民营陶瓷研究所——莹玉艺术陶瓷研究所并任艺术总监。

在连续58年的从艺工作中,他不仅掌握了全面的技术技能,通晓瓷泥配方,釉水研制,稀土及化工原料在陶瓷工艺上的应用,而且在瓷塑与造型设计方面都有自己的独创。

他设计制作的各款式的观音、弥勒、香炉、花瓶等优秀传统题材的瓷塑与器皿,以及用金丝釉、银丝釉、开片釉、流动釉与稀土制作的各款式花瓶、花插、花盆等,深受国内外专家的赞誉与好评,为德化陶瓷在全世界赢得美誉锦上添花。

《坐蒲团观音》苏清河 作

代表作《刘海戏蟾蜍》,造型优美,线条浑圆流畅,形态刚柔相济,生动传神,极具艺术性。

以形写神,形神兼备,是常人难以企及的艺术高度。

作者不仅准确地抓住了人物的外在形象特征,而且深刻地反映了人物的内在精神气质。

作品尤重人物五官神态表情的塑造:只见刘海笑容满面,披衣袒胸、赤足交脚坐于浪花座上,正逗弄一只三足金蟾,神态憨厚,妙趣横生。

整体形象繁而不琐,构图严谨,活泼大方,达到了造型艺术的协调与统一。

《观鱼戏珠弥勒》苏清河 作 莹玉红

《坐岩笑佛》苏清河 作

作为“德化瓷烧制技艺”传承人,苏清河大师在瓷塑的路上走了半个多世纪。

从早年师从瓷雕名师苏勤明及雕塑家许光益,后历任县内外多家瓷厂技术员、技术厂长,再到创办福建省第一家民营陶瓷研究所,他始终兢兢业业,专注于陶瓷技术与创作的研究与实践。

他的作品,融合了佛教、美学、历史、传说等民族文化精髓,成为中国最宝贵的文化遗产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