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微信

舌尖上的中国配音 这是一个电视购物节目

时间:16:57:27作者:admin分类:娱乐浏览:12评论:0

年初四《舌尖上的中国》第三季首播的时候我发了条微博:“年初四,归济。

减肥第一天,没吃晚饭,晚十点多,饿,但忍住了。

没敢看《舌尖上的中国》第三季。

”结果下面很快收到类似的评论:放心看吧,因为美食镜头没几个,你看完会想买锅买刀顺便买块砧板;没关系,放开看,几乎全是高端定制的盘盘盏盏,美食几乎没出镜……

我一瞅这架势不对呀,舌尖三这是要扑街的趋势吗?抱着看热闹不嫌事大的心情,我尝试看了一下《舌尖上的中国》第三季,嗯,怎么说呢,只有配音是熟悉的,其它的早就没有了原来的味道。

当第三季第一集结束之后,满网都是对章丘铁锅的追捧时,我们其实就应该意识到,这部美食纪录片一定是出了什么问题。

因为它的主旨似乎已经跑题了。

如果说铁锅还跟美食有关,后面还是根据铁锅引出了一些美食。

那么第三集的家宴,则花了极大的篇幅来讲“礼”——似乎也没什么毛病,但所有这些串在一起,则暴露了第三季的最大问题——有足够的野心,但却没有支撑野心的实力,导致整个片子失去了第一季时候的人情味。

更何况节目还出现了许多可笑的错误,比如把大口黑鲈错当做古文中的鲈鱼,把乐山串串和钵钵鸡弄混,把陕西水盆羊肉弄错……这样就是为什么很多网友评论“舌尖3”大概是一群不懂吃的人做的。

这就得再提一提“舌尖1”了。

现在看来,“舌尖”系列从第一部到第三部,真是一部不如一部,第二部、第三部与第一部简直不可同日而语。

这主要是因为这三部都是不同的团队做的。

第一部真正的导演是任长箴,而非大家所熟知的陈晓卿。

第一季所有具体执行,以及想法,都是任长箴和她的团队亲手完成的。

为了拍好,任长箴找来了许多人才,比如理工科背景的导演马羽洁、央视农业频道科技苑的主编杨晓清、《人物》的编导张铭欢、台湾田野调查杂志《汉声》的前任编辑龚瑜等等。

一个个背景不同的人,先后加入,组成了一个团队——“他们没有任何捷径,下足笨功夫,从淘宝上一批一批地买中国出版的地理杂志,这些杂志最后堆起来,竟有三人高。

大致读完之后,他们再分拣、撕书、按地域入册。

在看完这些资料之后,找选题变得轻而易举。

任长箴他们对节目的定位也很好——“就是对劳动者表达致敬,没别的。

”所以《舌尖上的中国》第一季才能够打动观众。

而第二季尤其是现在的第三季,似乎并没有把目光放在普通人最朴素的愿望和有质感的生活细节,更多的像是在利用和透支“舌尖”的知名度。

大概不会再有第四季了。

——四条眉毛船长

2018.02.22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