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微信

葬礼 让亲人更加伤悲

时间:16:42:55作者:admin分类:时刻浏览:13评论:0

俗话说:“养儿防老”,这是一种十分传统的观念,娶妻生子,为家族延续香火的同时,也为自己的晚年增添一份保障。

虽说有些个人私心在里面,但更深层次的文化传统也无时无刻不在熠熠发光,那便是:孝。

一个看似简单的“孝”字,却把中国上下五千年历史文化串联在了一起,发挥着十分关键的作用。

无论身在何处,华夏儿女都有着“落叶归根”的认知,在自己生命走向尽头的时候,一定要想方设法的回到生养的故乡,然后长眠于此,也算是认祖归宗了,不枉来这世间走了一遭。

丧葬文化,同样博大精深,这里面有诸多讲究,一代一代的传承至今。

对逝者的缅怀和哀思,都化成了眼泪,洒落在葬礼上。

如此重要的时刻,老祖宗却留下了忠告:“葬礼4不去,去了家人泣”。

这句俗语看似很不通人情,实则是为了生者着想,毕竟逝者已去,生者还得继续。

凡事还得往前看,才能有新的阳光重新照亮前路。

背负行囊,走完漫漫人生路。

那么问题来了,老祖宗说的这“4人”,究竟是指哪四种人呢?为什么去参加了葬礼,就会有十分严重的后果呢?

接下来,我们就带着这些心中的疑问,探寻老祖宗的足迹,去探寻俗语背后的秘密。

第一种不能去参加葬礼的人:小孩子,年龄低于5岁。

孩子是家族传承中重要的一环,按理说,在葬礼这样重要的场合中,是应该在场的,为什么却不能让5岁以下的小孩子参加亲人的葬礼呢?

原因其实很简单,这是对小孩子的一种爱,一种保护措施,让他们有一个健康成长的心理环境。

还不到5岁的小孩子,很多事情都还不懂,也无法理解成年人失去亲人的悲痛。

把这种庄严肃穆的情感强加给他们,幼小的心灵难以承受,在孝道这条道路上,反而会适得其反。

小孩子天生调皮爱玩耍,即便是在葬礼上,他们也无拘无束,这样是很不合适的,在葬礼的时候,把小孩子们都支开,也是一种无奈的决策。

另外,葬礼上所有人都心情沉痛,很多亲人会因为过度悲伤而失态,嚎啕大哭的过程中,会把小孩子吓坏掉,他们本来难以理解成年人为何如此痛心疾首,但看到自己的爸爸妈妈伤心欲绝,他们会觉得自己的天塌下来了,不知所措的同时,也会给他们的童年记忆留下阴影。

第二种不能去参加葬礼的人:怀有身孕的孕妇。

这就更好理解了,怀孕的妇女,身体素质本来就很特殊,不建议有剧烈运动,也不建议情绪有大的波动。

葬礼上,难免会因为想起与逝者生前的种种情谊,而导致情绪失控,这对于孕妇和胎儿来讲,都是很不利的。

无论是孕妇还是胎儿出现问题,这都是“祸不单行”的真实写照,本来就很悲伤的葬礼上,这是十分不明智的做法。

就算是逝者,也绝不会允许这样的事情发生,身体健康才是福,才能让家族兴旺发达,这才是该有的良性循环。

第三种不能去参加葬礼的是:年事已高的老人。

原因和孕妇是一样的,都是为了安全着想。

老年人因为身体各项机能早已经退化,再难经受强烈的情绪波动,否则会加重身体负担,造成严重的后果。

最坏的情况:葬礼还没有结束,就又得准备下一场葬礼了,这样的场景是谁都不愿意看到的。

第四种不能去参加葬礼的是:有决定人生命运考试的人。

古时候的科举考试,如今的高考,都是用知识改变命运的关键性考试,因为是全国性的测试,而且对读书之人是十分公平的一场竞赛,所以每个家庭都十分重视。

要参加这种考试的人,是不能去参加葬礼的,因为会被悲伤的情绪扰乱心绪,再难完全在考场上发挥出自己的全部实力来。

这也是为什么很多家庭都会瞒着有亲人去世的消息,等到考试结束后再进行告知,就是这个原因。

是年寒窗苦读,等待的就是这一次人生蜕变的机会。

就算是亲人九泉下有知,也不会让高考的孩子脱离考场,更不愿意看到奋战几千个日夜的战果,就这样毁于一旦,这是一种无奈,更是一种来自至亲的爱。

结语

对于“葬礼4不去,去了家人泣”中提到的这四种人,仔细分析下来,老祖宗还是说得很有道理的,值得借鉴。

但在实际生活中,也要灵活变通,毕竟葬礼是十分特殊的场合,也是亲人见逝者最后一面的机会。

笔者认为,只要条件允许,还是可以参加葬礼的。

对于老祖宗的忠告,也要铭记于心,毕竟这些俗语,都是用真实的生活经验总结而来,是前车之鉴,为了不让子孙后代再重蹈覆辙,才有了这些俗语的传承。

弘扬传统文化,任重而道远。

文中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