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微信

美国航母9月服役 日本海军飞行员

时间:14:58:01作者:admin分类:时刻浏览:10评论:0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主要以海军对抗的战场是太平洋战场,而太平洋战场也是航母作战的战区。

日本和美国这两个国家,曾以航母为主要力量在太平洋上厮杀,而其中的力量对比则是一个讨论已久的话题。

在战争初期,双方的航母力量是势均力敌的,甚至来说日本要更好一些,而直到战争结束时,美国海军的航母以则压倒性的优势获胜。

本文将会详细做一个41年到45年日本投降时,日美海军各年航母部队数量(太平洋战区)的对比,以及力量天平摆动的情况。

卡萨布兰卡级护航航母(CVE)

过百艘护航航母

首先来阐述一下本文的比对方式,以便读者更好的理解本文内容。

这篇文章探讨的航母力量的对比,将会以CV(正规、常规、轻型航母等叫法)为主题进行探讨,美国的CVE(商船、油船改造得来的护航航母)则不在此列,因为美国在二战期间建造了超过100艘的护航航母,而这些航母质量参差不齐。

体积较小,能力也有限(卡萨布兰卡级)

以数量最多、二战期间总计造了50艘的卡萨布兰卡级护航航母为例,虽然舰载机数量最大限度可以达到28架左右,但需要将部分战机系留在甲板上作为部分战力,其机库没有能力完全容纳下28架战机,最大航速也仅有18节,编制仅仅800人。

因此就算是2艘,甚至是3艘该级护航航母,也难以与一艘类似翔鹤级匹敌(最高能够搭载90架、航速最大34节、编制近1700人)。

甚至来说,还有商船改造过后的护航航母,仅能搭载十几架飞机这样的存在,同时与二战时期日本这种"穷国",进行对比,仅护航航母CVE一项的建造数量,就是日本海军所有航母数量的3倍之多,因此美国的护航航母并不能再纳入对比范畴。

豪华客轮八幡丸,后改造成了冲鹰号特设航母

穷国有穷国的办法

但是日本建造或改造出来的"特设航母",却必须纳入对比范围内。

日本战时并没有下水、或从零开始建造过任何一艘航母。

是的,任何一艘。

日本军方战前讨论并确定过,战争时补充航母的方式。

大部分海军高层认为,以日本的工业水平和资源,并不能在战时从零建造出足够数量的航母来补充损失(事实正是如此)。

同时由于海军条约,和不能明目张胆的扩充航母部队。

高层决定,先造出一些"航母坯子"、"航母预备舰",即战时能够快速改造成航母的大型商船、油轮。

特设航母冲鹰号

为战争造民船

日本自1933年,就由政府出资、补助建造大型的客货轮船,用于在战时改造出航母,补充战力。

从1937年往后,日本民间但凡建造排水量超过6000吨,航速超过19节的油轮、货船都可以得到名为"优秀船舶建造助成金"的一项资助,同时军方也会参与到这些船只的设计中。

如千岁级、飞鹰级、大鹰级、海鹰级等,都是战前建造的民间船只改造而来。

部分改造后的航母,日本海军也曾将其正式编入航空战队中,参与作战。

并非专心执行CVE护航航母的任务,因此在本文的力量对比中,将会加入这些日本的"特设航母"。

1941年10月份拍摄的列克星敦号

战争初期,美国只有四艘大型航母

现在就来正式对比和讲解,以重大事件为节点开始进行对比。

1941年12月7日,太平洋战争爆发那一刻,美国在太平洋一共拥有5艘各型航母,分别是:列克星敦号(CV2)、萨拉托加号(CV3)、突击者号(CV4)、约克城号(CV5)、企业号(CV6)、大黄蜂号(CV8)。

除此之外还有一艘已经改造成水上飞机母舰的兰利号,编号已经从(CV1)换成了(AE3),还有一艘部署在大西洋的黄蜂号(CV7)。

严格来说,这个时候在太平洋地区美国仅有4艘航母能够作为战斗力,突击者号(CV4)早已转为运输和护航使用,还部署在大西洋,而大黄蜂号(CV8)在同年10月 那一刻,美国只有4艘航母能够在太平洋地区作为战力使用。

舰载机拍摄的日本海军航母

而其对手日本,在开战那一刻,就已经拥有7艘已经形成战斗力的航母!分别是:赤城号、龙骧号、龙凤号、苍龙号、飞龙号、翔鹤号、瑞鹤号这7艘航母!其中龙凤号是作为新型潜水母舰而进入服役的,虽然能够起降飞机,但是却配属在第二潜水战队作为旗舰,任务是指挥该战队水下力量的作战。

因此,日本海军在开战那一刻拥有的是6艘航母的战力。

而美国仅有4艘形成战斗力。

1941年日美对比结果,6比4!

日本海军航母加贺号

美日航母作战,主要任务是歼灭对方

1942年初期,无人欢喜,但是有人忧。

首先忧的是那边的联合舰队司令长官,山本五十六。

这一年,陆军频繁向他请求增援,以及为了配合"进军南洋",即对东南亚数个国家、殖民地展开侵略,山本五十六又将一艘航母(赤城号)派往了东南亚。

同时,虽然偷袭珍珠港"大胜",但是美国在太平洋的航母部队仍未被消灭,时常在澳大利亚和东南亚之间进行作战,以此来告诉日本海军:"我们还没有消失。

"就算日本海军航母目前数量占优,但也是暂时的,山本五十六在心里酝酿着一个大计划,来彻底歼灭美国海军的航母部队,这就是后来的太平洋战争转折点:中途岛海战!

大黄蜂号(CV8)

让我们再来看看美国这边,美国这边虽然将整个航母部队保存了下来,但是情况仍不容乐观。

首当其冲的问题就是手中的航母数量太少,当时来看,必须坚持到1943年左右才有可能挽回局面。

而这几艘航母,现在也就是在这澳大利亚和东南亚附近,起飞飞机轰炸下日军基地,增援一下陆军。

不过,虽然尼米兹现在愁,但事情的转机马上就会出现。

珊瑚岛海战中损失的祥凤号航母

是好是坏

转机的预兆在1942年5月份就出现了,那就是珊瑚岛海战。

大多数人都将珊瑚岛海战一笔带过,因为在这场战斗中,不存在胜利者,如果非要说胜利者的话,那可能是日本方面。

毕竟日本海军以一艘11200吨的轻型航母(祥凤号)换掉了41000吨的正规/常规舰队航母,列克星敦号(CV2)。

这场战斗,可能横竖看都是美国吃亏。

同样参与作战的翔鹤号航母

败局预兆

但是这场战斗却明示了人们,以及当时的美国一个信息,那就是日本人根本打不起仗。

这场战斗虽然是日本人挑起的,但实际上日本人才是被动的。

这场战斗之所以开始,是因为日本海军想要拿下莫尔兹比港,扩大日本的防御圈,并在更南的地方取得一定程度上的主动权。

看似非常重要,事关构建所谓的"防御圈"的行动。

日本海军在损失了一艘轻型航母祥凤号,以及翔鹤号受损严重后,就彻底放弃了进攻莫尔兹比港的计划。

这反映出,日本海军乃至日本,根本无法承受任何一艘航母的损失,这不是所谓的珍惜航母,而是战斗就必然有损失,任何国家在进行战争前都要考虑自己的补充水平。

也是因此日本海军才在战前资助修建大型油轮、客轮。

但即便如此,任何一艘航母的损失都是无法承受的惨痛代价。

先是损失飞行员,后是连战机也补充不上了

同时,日本海军损失的战机、飞行员也无法的及时补充上。

,采取的是一班制,常年只用一支飞行经验丰富的飞行员队伍,一旦损失极难补充。

一是训练飞行员的成本太高,二是日本的国力和工业水平,根本无法培养出一大群"老鸟"。

而反观美国这边,美国虽然没有那么多的"老鸟",但是新培训出来的飞行员素质都不差,然后就形成了"众拳打死老师傅"的局面。

一副反应,中途岛海战时,垂直投弹的美军俯冲轰炸机的画作

希望在中途岛

日本飞行员的整体素质,可以说从珊瑚岛海战那时,就已经开始下滑了。

飞行员整体质量开始下滑后,即使有一大群航母和战机,那也是无用功,后来的"马里亚纳猎火鸡"即可证明这一点。

但是珊瑚岛海战只是开始下滑,而中途岛海战才是真正的"跳楼式"。

而珊瑚岛海战使美国看到了希望,也让日本看到了"希望"。

日本的"希望"就是山本五十六,全歼美国航母部队的那个设想——中途岛。

被轰炸过后的飞龙号航母

中途岛的经过本文就不过多赘述,最终的结果是日本损失了四艘航母,分别是:赤城号、加贺号、飞龙号、苍龙号这四艘航母。

而美国只损失了一艘,还没有修完,带着材料和修理工应急出航的约克城号(CV5)。

至此,1942年上半年,日本已经损失了5艘航母,美国2艘。

而下半年的南太平洋、瓜岛的一系列海战中,日本龙骧号被击沉,而美军则是大黄蜂号(CV8)被击沉。

同年10月份,黄蜂号(CV7)被日本潜艇射出的鱼雷命中,弃船后自行击沉。

龙凤号航母

日本航母损失惨重

至此1942年,日本一共损失了整整6艘航空母舰,而美国损失了4艘航空母舰。

从对比中就可以看出来,美国是大胜。

再来看看,在1942年这一年中,日美海军都增加了哪些航空母舰。

首先是日本海军,上文提到过,日本海军有一艘在潜水战队作为旗舰的潜水母舰(航母),这艘舰在1941年12月20日开始进行改造,改造成为正式的航母(但仍为轻型),在1942年11月28日改造工程结束,因此可以算作日本新增加的航母力量,这是日本增加的第一艘航母。

改造过后的隼鹰号航母

然后日本将战前建造的大型客船,出云丸和橿原丸分别改造成了飞鹰号和隼鹰号这两艘航母,为飞鹰级,理想状态下航速均可超过23节,携带超过50架战机。

虽为大型客船改造,但是仍接近或达到了正规轻型航母(CVL)的实力。

同时还有两艘实力接近护航航母(CVE),但是日本却称其为"特设航母",改造完毕。

分别是八幡丸、新田丸这两艘商船,均在1943年前竣工,分别是云鹰号和冲鹰号。

因此1942年,日本一共增加了5艘,或大或小、质量参差不齐的改造航母,从基础开始建造的航母数量为0。

塞拉托加号航母

日本仍占优势

再来看看美国方面,美国方面只服役了艘埃塞克斯级的首艘舰,即埃塞克斯号(CV9)在12月份进入服役。

上文已经阐明本文对比方式,并不把美国在1942年下水的一系列CVE算在其中。

因此,美国在1942年结束时,手里只有三艘正规航母,分别是埃塞克斯号(CV9)、萨拉托加号(CV3)、企业号(CV6)。

而日本方面,则拥有6艘或大或小、性能不一的航母部队。

3比6,但这时候如果要按照实际性能对比的,3艘正规航母的美国海军对战6艘航母(其中5艘是改造)航母日本海军,其力量对比已经平衡。

这还不算,美国在1942年间下水的一大票护航航母CVE。

结局:3比6。

新建造的埃塞克斯级航母

美国海军在实力上反超日本,航母实力剧增

时间来到1943年,这一年是激动人心的一年,美国海军在实力上反超日本。

而这一年,美军基本上是高歌猛进,这一年没有发生什么特别大的海战。

同时,常规航母:埃塞克斯级也像下饺子一样不断进入下水、服役。

而反观日本,在这一年中,只有被击沉,没有击沉过美国任何一艘正规航母。

而在1943年中,日本损失了冲鹰号(被美国潜艇击沉)0比1。

新建造的独立号航母

下饺子来形容

来看看1943年美国新增的航母数量,首先是正规航母埃塞克斯级,分别服役了:约克镇号(CV10)、无畏号(CV11)、马蜂号(CV12)、列克星敦号(CV16)、邦克山号(CV17)、黄蜂号(CV18),共6艘正规航母。

还有一些轻型航母(独立级)也进入服役,分别是:独立号(CVL22)、普林斯顿号(CVL23)、贝劳伍德号(CVL24)、考彭斯号(CVL25)、蒙特雷号(CVL26)、兰利号(CVL27)、卡伯特号(CVL28)、巴丹号(CVL29)、圣哈辛托号(CVL30)。

正规航母加上轻型航母,总计新增加15艘航母(除CVE外)。

加上之前的3艘,1943年美国总计拥有18艘航母!

来看看日本增加了哪些航母,1943年增加的航母,分别是:千岁号和千代田号,为两艘战前开工的轻型航母。

改造的航母有:神鹰号、海鹰号,共计增加4艘航母。

因此,1943年结束时的力量对比为:18比9!1943年结束。

信浓号航母,战后上色

穷途末路下的日本航母舰队

1944年,日本已经开始自暴自弃,航母上也没有足够的舰载机和素质精良的飞行员,导致1944年间损失的日本航母颇多。

这其中有:翔鹤号、瑞鹤号、飞鹰号、大凤号、千岁号、千代田号、瑞凤号、云龙号、大鹰号、云鹰号、神鹰号以上这些航母悉数被美国击沉,同时还有一艘新增加的航母:信浓号,在试航时被击沉。

而美国仅有一艘轻型航母被击沉:普林斯顿号(CVE除外)。

损失对比:1比11!

而1944年双方增加了哪些航母呢?美国方面新增埃塞克斯级航母:提康德罗加号(CV14)、伦道夫号(CV15)、汉克科号(CV19)、本宁顿号(CV20)、拳师(CV21)、好人理查德(CV31)、安提但号(CV36)、香格里拉号(CV38)、张伯伦湖号(CV39),共计9艘埃塞克斯级航母。

同时,强大的中途岛级也在建设当中。

四倍有余,美日实力30比0

日本方面下水的航母是:信浓级(被击沉)、大凤号(被击沉)、云龙号(被击沉)、天城号、葛城号,还有一些"航母坯子",下水但没有进行总装,因此不在其中。

天城号和葛城号算完成度较高的,因此参加对比。

因此,美国和日本海军的航母数量比是:26比6,美国比日本多了整整四倍有余,而在这项对比中,把受损严重和已经成为训练舰的凤翔号也算了,因为日本已经没有能力再进行一场正规的航母作战了。

剩下的航母分别是:凤翔号(训练舰)、龙凤号、改造舰隼鹰号(重伤)、海鹰号、天城号、葛城号。

1944年结束时,日本只剩下这么点家底了。

躲避美军空袭的两艘日本航母

直接转到战败,在1945年日本战败前,大多数航母都因为缺少燃料,或者是等待修理和未完成,系留在海军基地"吴"港附近。

最终在1945年7月份,美军对"吴"港实施大规模空袭,又加重了这一情况。

所以直至战败时,日本海军还剩下四艘航母在漂浮状态,分别是:凤翔号、龙凤号、葛城号、隼鹰号,还有两艘海鹰号和天城号沉没于浅水。

可以说,战败时,日本已经没有了航母力量。

而美国在日本战败前,又下水了4艘埃塞克斯级。

吴港大空袭后,倾覆的天城号

所以直到战败那一刻,日美海军航母部队力量的对比是:30比0!可以说,自始至终日本就不存在于美国对战的能力。

即使早期美国航母数量较少,在飞行员和战机质量上也不敌日本。

但在美国这台工业机器开动后,差距就被迅速地弥补了。

我们可以看一下其中的小细节,在1943年,美国一共服役了15艘航母。

而有一个月就服役了三艘,分别是CV12、CV18、CVL29这三艘航母,均是同一月投入服役。

而日本在整场战斗中,补充进来的航母大多都是战前建造的"航母预备舰"改造而来的。

工业水平就存在着巨大差距,同时还有资源上的差距。

所以,日本海军在二战的失败是必然的,无论早期拥有何种优势,都会被慢慢拉垮直至崩溃!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