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微信

胡作非 朱元璋就是不管不问

时间:13:55:26作者:admin分类:娱乐浏览:15评论:0

从1373年开始胡惟庸便独揽丞相大权7年之久,奇怪的是不管胡惟庸做的有多过分。

要知道胡惟庸的“师傅”李善长稍微独断专行一些,便被朱元璋送回了老家种田,怎么就对胡惟庸如此宽容呢?

并不是朱元璋转了性,而是在用7年时间酝酿一个大阴谋;

而且朱元璋最终的目的并非胡惟庸,而是在胡惟庸背后的那个庞然大物。

自朱元璋建立大明王朝,朝中便出现两派:淮西集团(李善长)与浙东集团(刘基)。

在洪武六年之前淮西集团与浙东集团在明争暗斗中各有输赢,李善长将胡惟庸扶持起来退休回家种田,刘基在吃了胡惟庸带去的太医给开的药后很快便病逝了。

如此以胡惟庸为首的淮西集团大获全胜,胡惟庸以为自己的能力比刘基强,所以是最终的胜利者。

殊不知若不是朱元璋故意站在他这一边,胡惟庸可能早就成为砧板上的鱼肉,任人宰割了。

朱元璋作为一国之君自然很清楚朝中的党争,作为一个有能力的一国之君自然不害怕党争,而是巧妙地利用党争来加强皇权。

之所以胡惟庸能在宰相之位上7年的时间,不是因为胡惟庸有能力,要知道刘基与李善长与胡惟庸相比“有过之而不无不及”。

胡惟庸能被留下来,是因为他对朱元璋的威胁最小,换句话说:朱元璋想要除掉他更加容易些。

但胡惟庸并不懂朱元璋究竟在想什么,所以在除掉刘基后更加肆无忌惮的胡作非为。

不仅贪污受贿,还排挤所有不听话的人;甚至敢在朱元璋这只老虎头上拔毛,私下里升降官员、处决犯人,显然没有将朱元璋放在眼里。

如此小人,朱元璋为何要伤透脑筋忍耐他7年之久呢?很显然朱元璋如此委屈自己,当然不是为了除掉一个小小的胡惟庸,也不是为了结束党争,而是那个已经存在了上千年的宰相制度。

朱元璋是一个权力欲望极强的人,天下是自己打下来的,怎么能忍受有人分自己的权力呢?

但毕竟已经存在上千年,大臣们自然觉得宰相是必不可少的,想要废掉谈何容易;所以朱元璋必须要为自己找一个充分的理由,这个理由便是任性妄为的胡惟庸。

胡惟庸虽然是小人,但他也不傻自然知道朱元璋迟早会对自己动手,所以便想了一个对策:尽可能多地结交盟友,最好是朝中绝大多数大臣都跟自己交好;朱元璋即便是再痛恨胡惟庸,但也“法不责众”,总不能都杀了了吧?

不过胡惟庸还是小瞧了朱元璋,更低估了朱元璋的决心。

很快御史大夫陈宁、吉安侯陆仲亨等朝中的一些重臣,都愿意为胡惟庸鞍前马后;其实胡惟庸最想要拉入自己阵营的是李善长。

李善长虽已退休回乡种田养老,但他影响力仍在,而且他的手里还有两张免死铁券。

胡惟庸觉得,只要李善长不死,他的命便能保得住,所以必须要将李善长拉到自己的阵营才可以。

李善长并不傻,当然不想与胡惟庸这样的小人为伍。

尤其是看到朱元璋斩杀了那么多开国元勋后,李善长便更加忌惮朱元璋了。

李善长也没有想到自己选中的代言人胡惟庸,居然敢跟朱元璋对着干,实在是不自量力。

胡惟庸见李善长并不买自己的账,便从自己的亲家李存义身上动心思。

胡惟庸看中的是李存义的身份—他是李善长的亲弟弟。

李存义得了胡惟庸不少好处,便主动帮胡惟庸去劝说哥哥。

一开始李善长狠狠斥责自己的弟弟,但是次数多了李善长便乏了,说了这样一句话,确实意味深长:“我老了,等我去世后,你们想怎么样就怎么样吧。

李善长的默许让胡惟庸心里有了底:既然满朝文武都是我的人,我还怕什么呢?既然你朱元璋能做皇帝,我就能做。

但胡惟庸错了,朱元璋已经开始对胡惟庸动手:胡惟庸的儿子在春游时不小心坠马,被马车压过后便死了。

胡惟庸盛怒下便将马夫给杀了,此事被朱元璋知道了,胡惟庸便在朱元璋面前装可怜,以为朱元璋不会跟自己计较。

但朱元璋的态度很奇怪,冷眼看着胡惟庸表演,然后说出了四个字“杀人偿命”!

朱元璋走后,胡惟庸呆若木鸡地坐着,浑身发抖;此时他才知道朱元璋是一个多么可怕的人,自己压根不是朱元璋的对手。

1379年十月,占城国派使节向明朝进贡,但这件事情朱元璋事先不知道,胡惟庸并未禀报朱元璋;等到占城国使者到了京城后,朱元璋大怒,将胡惟庸与汪广洋狠狠斥责一顿。

胡惟庸与汪广洋却将所有的责任都推给了礼部,朱元璋并没有让胡惟庸牵着鼻子着走,而是彻查此事。

汪广洋被处死,相关官员全部被抓。

此时一个关键人物跳了出来—御史中丞涂节,涂节是胡惟庸的死党兼亲信,对胡惟庸的所作所为最清楚,他将胡惟庸所有的阴谋全部抖露了出来。

朱元璋在涂节的“帮助”下,下令灭胡惟庸三族。

如此“明初三大案”之一的“胡惟庸案”拉开序幕。

胡惟庸案从1380年开始,一直延续了好几年的时间,牵连上万千人被杀。

值得一提的是,胡惟庸死后仅一个月,朱元璋便下旨废掉了丞相制度。

如此雷厉风行、干净利落绝不像是一时兴起,而是谋划多年的结果。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