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微信

蓝鲸图片 直到20世纪60年代

时间:13:53:52作者:admin分类:实践浏览:13评论:0

在3.6亿平方千米的海洋中,如今仅有10000-24000头蓝鲸在其中徜徉(2014年的预估数据),要知道在20世纪初,蓝鲸的数量还有至少四十多万头,也就是说短短的一百多年,蓝鲸只剩下了“零头”,保育等级也从曾经的无危变为了如今的濒危(EN),这一切都是拜“捕鲸”所赐。

蓝鲸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动物,它们成年后没有天敌,而且蓝鲸的寿命平均在80-90年之间,比人类的平均寿命都要高,所以,它们从150多万年前到现代一直在海洋中快乐的徜徉。

但是,从19世纪末开始,一场针对蓝鲸的“大屠杀”在世界范围内悄悄地打响,这让尽管有着最大躯体的蓝鲸也没有躲过人类的贪婪。

其实人类捕鲸由来已久,根据我国的史料记载,在北宋时期就有捕杀鲸鱼的先例,只不过,在以前捕鲸只是可遇而不可求的,因为以前船只靠人力,显然追不上匀速20公里每小时,最快可达50公里每小时的蓝鲸以及其他鲸类,其次,大型的鲸类没有相应的工具猎杀,看到通常也是惊叹一声“世上还有这么大的鱼”。

所以,以前的人最多也就是杀一些搁浅、奄奄一息的鲸类,对鲸是没有太大的影响的。

直到19世纪中叶以后,蒸汽动力的船只被发明出来,这使得人有了追逐大型鲸类的能力,但此时对鲸的威胁依然比较小。

直到19世纪70年代,挪威人Svend Foyn将原始的鱼叉改装成了爆炸式的鱼叉,这种鱼叉对大型鲸类的固定性更强,伤害更大,在实验成功后,从19世纪80年代开始,蒸汽动力船只配合爆炸式鱼叉捕猎蓝鲸从冰岛开始(1883年),并且在90年代被法罗群岛、纽芬兰等地的渔民效仿,此时,人类正是开启了捕杀蓝鲸史。

进入20世纪后,世界各地都在升级捕杀蓝鲸的“武器”,并且在20世纪20年代完成升级,此时人对蓝鲸的屠杀正式拉开了帷幕。

在捕杀蓝鲸的同时,人们开始研究蓝鲸的种群分布,终于发现了它们的“大本营”-南极海域。

在南极海域有超过80%的蓝鲸种群在此栖息,数量超过了三十多万头,于是从20世纪20年代开始,陆续有各个国家的捕鲸船开到了这片因为寒冷被保护的海域。

据统计,从1930年到1931年一年的时间内,至少有29400头蓝鲸在南极海域被捕杀。

这种疯狂的捕杀并不止在南极,而是几乎在全球海域中,尽管在1946年,以美国主导的各捕鲸国缔结了国际捕鲸管制条约并首次引进了国际鲸鱼交易配额限制,但由于没有考虑到鲸类的多样性,所以无疾而终,而此时的蓝鲸数量已经下降严重了。

到了1948年,多个捕鲸国共同成立了捕鲸委员会(IWC),但是成立之初并不是为了更好的保护鲸,而是各个大国之间的博弈,他们规定了年获取鲸油量的上限为16,000BWU,这个数值是相当大的。

但是是世界各国的年获取量,所以为了获得更多的鲸油,各国都摩拳擦掌地“抢大鱼”。

而在鲸类当中,蓝鲸、抹香鲸、座头鲸等大型的鲸成为了首要的捕鲸目标,毕竟单次捕捞,鲸的体型越大,能榨出的鲸油也就越多,这使得蓝鲸的生存进一步受到威胁。

直到20世纪60年代,IWC才宣布禁止捕鲸,而许多国家也纷纷的开始陆续的停止捕鲸,但是,截止到20世纪70年代,已经至少有380000头蓝鲸被人类捕杀了。

而且在禁令发出后,依然有一些国家在从事着捕鲸,比如宣布退出捕鲸协会的日本,干脆不加入的挪威等等,这使得蓝鲸饱受摧残。

到了2002年,科学家们通过调研预估全球的蓝鲸数量应该在5000-12000头之间,此时,蓝鲸成为了世界级的保护动物,严禁捕杀,虽然挪威、日本依然在捕鲸,而且也退出了捕鲸协会,但是他们被要求捕到蓝鲸后也要立即放生。

经过十几年的保育后,蓝鲸的数量比2002年翻了正好一倍(2014年),但这个数字并不喜人,一方面是因为人类对蓝鲸的屠杀太严重了,导致了它们可参与繁殖的个体大幅度减少了,而原本作为蓝鲸大本营的南极海域,只剩下了约1000-2000头蓝鲸(2005年调查数据)。

另一方面与蓝鲸本身的繁殖力较低有很大的关系,雌性蓝鲸至少需要5年才能性成熟,而雄性性成熟更是要在8-10岁,而且它们的妊娠期比人类都长,接近1年,平均繁育周期在2-3年之间,所以,蓝鲸虽然活的久,但繁殖力确实是比较低的,这也就意味着它们需要更长的时间来恢复种群,而这也是它们如今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列入“濒危物种”的原因。

而且作为地球上最大的动物,如今科学家们只是弄清楚了蓝鲸的大种群分布,连它们的迁徙习性,越冬地等信息还没有完成掌握,所以,如果不大力的保护蓝鲸,它很可能在我们了解它之前,就消失了,你说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