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微信

蒙克《呐喊》 它们削弱了画家的神经

时间:13:03:35作者:admin分类:事物浏览:11评论:0

我们去博物馆看那些世界名画时,常常会被震撼到。

与之而来的,还有茫然与无措。

因为,我们压根不知道这幅画到底画的是什么鬼?

想要表达啥?O__O So,萃花为了和大家一起提升审美技艺,特意开出专栏,教你如何去欣赏一幅画。

下面这个表情,泥萌是不是经常用咯?

那你造么,这个魔性表情包的鼻祖是谁?TA是挪威表现主义大师爱德华 蒙克Edvard Munch的代表作《呐喊》。

爱德华·蒙克-《呐喊》,1893,奥斯陆蒙克美术馆 ;油彩、胶面颜料、粉蜡笔、纸板,83.5cm×66cm

血红天空下,一个蓝衣人双手捂住耳朵“我不听~我不听~”,张嘴大叫起来,仿佛在呐喊!究竟是在怎样的状态下,画家才能get这种表达方式?

1、看构图

整幅画以桥梁为划分线,展开维度拉伸,可分为四大块——天空、桥梁与行人、冰水蓝海、小森林。

画面上部橘红色与大地接触变成蓝色冰面,大红VS深蓝碰撞,使得红色天空没有任何热度。

桥上扶手像把利刃,将画剖开。

左下是红桥,右上是天空、蓝海、森林,整体形成鲜明对比。

再次以桥梁为划分看远近!往前拉伸是整幅画的主视觉——惊恐的主人公造型夸张,没有固定形状,身体如同风中的一叶草。

往后拉伸,是一对行人,他们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一如既往朝前走。

人物旁边的海面有些小船,船上的人离得非常远。

回归桥本身,发现TA没有尽头。

我们不知道桥从哪开始,去往哪个方向,我们何时到达?

2、看色彩

画布上满是弯曲的粗线条,上方橘红颜料如同火山熔岩,疯狂流动。

颜料走势先于笔,四处扩散。

饱和度高的红、黄、赭石与蓝、绿等色彩相互交融。

红色天空冲压下来,我们惊慌失措,不知道如何面对这一突发状况,只能捂住耳朵大叫,发泄内心的恐惧,希望这一切不过是场噩梦。

置身其中,人们会被画面吞噬。

3、看笔触

蒙克的笔触,跟梵高的创作很像,都有种旋涡式的“追风感觉”,表现得激情四射、仓促又充满诸多焦虑。

这幅《呐喊》笔触real粗糙,好像返璞归真,重返小孩子的涂鸦既视感。

画在流动,让我们感受到奔驰的速度。

同时,整幅画多处混合明亮度高的色彩作为高光,瞩目又吸睛,点睛处理得很有个性。

蒙克和梵高两人笔触都很捉急般躁动,喜欢画圈圈。

后人把梵高列入后印象主义,蒙克是现代表现主义。

4、看画背后的情绪

跟着萃花穿越到画背后的1893年,蒙克是酱紫描述滴:

“我跟两个朋友一起迎着落日散步,我感受到一阵忧郁。

突然,天空变成血红色。

我停下脚步,靠着栏杆,疲惫至极,感觉火红的天空像鲜血一样挂在上面,刺向深蓝色峡湾和城市。

我的朋友继续前进,我站在那里,在恐惧中颤抖,我感到一阵巨大的、无尽的号叫突破自然而来。

蒙克是个经常焦虑的画家,他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忧郁又彷徨。

他甚至以《呐喊》为主题画了好几幅,在心中一直“呐喊”。

蒙克坚持认为,画中景象是真实发生的。

这些绘画创作很严肃,充满痛苦与煎熬,是许多不眠之夜后完成的作品。

Anyway,也感染了欣赏画作的人们。

5、你可能还想知道

1、德克萨斯州立大学的物理学家,唐纳德·奥尔森曾表示,蒙克画中的红色天空,也许是自然现象。

当年印度尼西亚卡托岛上的派尔布坦火山曾经爆发过,海啸随之而来…

爱德华·蒙克,《呐喊》,18952012年5月(纽约苏富比成交)1.199亿美元

2、蒙克共创作过四幅相似的《呐喊》,有三幅被挪威的博物馆收藏,还有一幅曾拍卖出近1.2亿美元的高价。

看到这里,是不是对这幅《呐喊》有更深层次的了解?每幅画都是艺术家精心构筑的佳作,蒙克这幅画不是传统写实画,而是一种意象表现,其深思熟虑&富有寓意的构图、强烈的色彩对比、个性笔触与情绪感染,都在向我们表达生命本身的探讨。

当你目睹了《呐喊》,观察到画家真实的情感流露,你离艺术也就更近了一步。

下一期,萃花将继续和大家一起看画,留言你想看懂的画,说不定下期就是那幅画的解读哦!

更多内容,请关注”艺萃”

本文为艺萃原创,转载请私信艺萃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