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微信

米-28 反向旋转抵消扭矩

时间:12:12:39作者:admin分类:实践浏览:16评论:0

米-28是苏联时期设计出的一款武装直升机,从它的初始设计到今天已经度过了四十多个年头。

上世纪六十年代中期,世界上第一款武装直升机AH-1“眼镜蛇”正式装备部队并投入使用。

在那个军备竞赛尤为激烈的时代,随着 AH-1“眼镜蛇”的诞生,其他国家也先后开始研制武装直升机。

苏联米里设计局研制出的米-24 “雌鹿”就诞生于这一时期,然而在经过战火洗礼之后,这一款兼具武装和运输两种能力的直升机也逐渐暴露出一些弊端。

它等于是把一个运输直升机和武装直升机的功能结合在一个机体上对它的飞行性能是有影响的。

最关键的是体积大了以后,武装直升机就很容易被敌方的地面火力或者是武装直升机命中。

面对米-24 在实战中表现出的问题,米里设计局决定在其基础上进一步发展,研制一款专用的武装直升机。

1968年,米-28的第一阶段设计工作完成,但由于种种原因该方案被迫搁浅。

直到七年后,美国推出了一款名为AH-64阿帕奇的武装直升机,让苏联军方决定重启新一轮的武装直升机竞标,米-28 的研制工作才得以继续。

AH-64“阿帕奇”是一架双座直升机,机长17.76米,机高4.05米,旋翼面积168.11平方米,它的座位是一前一后,驾驶员在后上方,射手在前。

动力装置为两台T700型涡轴发动机,安装在机身上方两侧,排气口位于机身较高处。

这套动力系统比较强劲,使AH-64的最大飞行速度可以达到365公里/小时。

机身两侧的短翼上有四处武器挂载点,可挂载导弹、火箭弹。

机头下方还装有一门30毫米口径的M230 型机关炮。

面对美国的AH-64“阿帕奇”武装直升机,苏联军方对本国的科研单位提出了研制要求,重新设计的米-28 武装直升机战场生存能力和机动性必须全面优于对手。

面对军方的需求,米里设计局为了让米-28 获得更好的机动性,取消了过去设计米-24 系列直升机时设置的在驾驶舱后面的宽大运兵舱,使机身变窄,减小了飞机的横截面积。

于是确定了米-28 的基本构型。

这样给它带来最大的好处就是第一,在空中飞行的时候能够尽量地减少空气对它的阻力来提高它的机动性能。

第二,就是在当时的技术条件下它的中弹概率也随之下降,提高了它的战场生存能力。

运行系统

米-28采用5片桨叶的旋翼系统,桨毂由抗弹性能良好的钛合金制成,旋翼桨叶的 D型桨叶大梁用螺旋缠绕的玻璃纤维复合材料制成并用数控机床缠绕,这样既可保证生产的一致性,也能保证各片桨叶的相互调换。

米-28 直升机的桨叶操纵拉杆和制动器的直径要比 AH-64更小。

小尺寸的部件不易被地面炮火击中。

桨叶有3%到4%的外伸量,这样的外伸量使米-28具有很高的灵活性,便于做贴地飞行。

此外它旋翼轴较短,钛合金桨毂紧靠机身,便于装入伊尔-76运输机的货舱进行空运。

防护

为了在战场低空飞行时保护机内人员安全,米-28 直升机的驾驶舱前面和上面的防弹窗玻璃厚50毫米,侧面厚35毫米,能经受住12.7毫米口径枪弹斜向射击,7.62毫米口径枪弹正面射击。

座舱四周其它部位有钢质或钛合金的装甲板,能经受23 毫米炮弹的射击。

自密封的中央油箱也有装甲防护,能经受住20 毫米炮弹的射击。

实际上米-28正是针对米-24 所存在的问题,参考了美国的“阿帕奇”来设计的,变成了一款真正的专用武装直升机。

它们两者的动力系统其实是一样的,都是 TV3-117系列发动机。

火力

但是相比于米-24,米-28的综合作战能力有了大幅度提升。

在武器弹药的配备上米-28 武装直升机的短翼挂架上可挂载16枚 AT-6无线电制导反坦克导弹,以及两个80毫米火箭发射巢。

在机头部位有一个雷达罩,里面是向AT-6导弹发送无线电指令的天线。

AT-6导弹采用无线电指令制导,最大射程5000米,是米-28对付敌方坦克的第一种武器,其穿甲厚度为750到900毫米,足以击穿大多数主战坦克。

火箭发射巢则是它的第二道攻击手段,可以对数千米内的目标进行攻击。

齐射后对行军纵队车队等地面目标具有较好的毁伤效果,必要时也能攻击装甲车辆。

机头下方炮塔内还安装了一门2A42型30毫米机炮,配弹300发,这门机炮最大的特点,是能根据飞行员头盔的指示左右摆动100度,上仰13度,下俯40度,对地射速每分钟300发,对空射速每分钟可以达到900发。

1982年11月10日,米-28原型机升空。

这意味着苏联第一款真正意义上的专用武装直升机就此诞生。

5年后,米-28在军方投入使用,但仅仅不到一年苏联军方便中止了米里设计局对米-28的研制工作,转而选择了另外一家设计局的一款武装直升机。

原来早在苏联军方决定重启新一轮武装直升机竞标的时候,除了米里设计局还选择了另一家研制单位,它就是卡莫夫设计局。

卡莫夫设计局和米里设计局都是苏联实力强大的直升机研制单位,当米里设计局研制成功米-28直升机的同时,卡莫夫设计局研制的卡-50武装直升机也随之诞生。

相对于传统武装直升机,卡-50的最大不同是采用了单座舱设计以及卡莫夫设计局特有的共轴反转双旋翼布局。

两个面积相同的旋翼在机身处上下排列,不需要尾桨的布局设计使得它机身紧凑,行动更加灵活,可以发展为舰载武装直升机,适用于山地林间等复杂地形条件下的作战。

1987年12月苏联部长会议做出决定,在两种新型战斗直升机的竞争飞行中卡莫夫设计局研制的卡-50 获胜,自从卡-50 在竞争中获胜之后,米-28 直升机既没有军方订货,又无法投入批量生产,由此陷入了停滞状态。

海湾战争的爆发让米里设计局迎来了新的机遇,在这场战争中许多战斗在夜间进行,这让后来的俄罗斯空军意识到夜间型武装直升机存在严重不足,于是又发起了另一次武装直升机招标。

米里和卡莫夫两个设计局再次展开激烈竞争。

卡莫夫设计局研制的卡系列武装直升机采用了大量先进技术,高昂的采购价格使当时的俄罗斯军方难以接受,而米里设计局的米-28 武装直升机价格相对低廉,机动性和载弹量也能够达到军方要求。

于是军方决定出资援助米里设计局的研制工作,这一次米里设计局拿出的便是具有“暗夜猎手”称号的米-28 N武装直升机。

米-28N最显眼的是在飞机的旋翼轴顶部,增设了一个自由转动的大圆球整流罩,内部装有毫米波雷达和新型瞄准具,毫米波雷达和米-28机头下的光电系统相比虽然分辨率识别能力不如后者,但探测距离更远,不易被浓雾烟尘等干扰。

因此现在的米-28N可以在更远距离上先用毫米波雷达扫描战场了解目标区大致情况,然后制定出合理战术和飞行路线,更加隐蔽地接近目标,最后发起突然进攻。

米-28N基本上保留了米-28的机体结构和操纵系统,增加了保证夜间和恶劣天气下作战的夜视镜和前视红外系统,提高了夜间目标的跟踪能力,使得米-28N成为了一种可以全天候作战的武装直升机。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