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微信

童子功 却认为自己比较厉害

时间:23:18:57作者:admin分类:实践浏览:14评论:0

童子功非常重要,比起成年之后的用功要好上千倍万倍。

那么,童子功为什么那么重要呢?

从心理学角度来看,人还在童子的时候,大脑一片空白,没有形成很强的逻辑性,也没有形成很强的判断能力,只是接受能力很强,甚至不加判断就接受了,而且记忆深刻,甚至一辈子都难以磨灭。

很多人在童年背诵了古诗,到老的时候还记得。

一方面由于童年背诵的古诗内容简单,朗朗上口,便于记忆;另一方面在于童年的记忆力超强,甚至不知道什么意思就记住了,等到理解什么意思时候,竟然豁然开朗,一通百通。

于是,古代的私塾教育就要给孩子们上启蒙课,让孩子们从《三字经》、《百家姓》、《训蒙骈句》等入手,学习一些简单的文学、文字知识,然后再教“四书五经”。

老师一句一句念,学生跟着一句一句念,最终学生要背过九本书的内容,等到背过的时候已经过去十几年了,用十几年的时间吃透九本书的内容,也就真的练成了童子功。

等到书生们做文章的时候,就会把书中的好句子拿出来引用,还能对书中任何一个句子引申开去,做成一篇文章。

而科举考试一般会从“四书五经”中挑拣出一句话,让书生们引申开去,做文章。

如此一来,书生们就必须要练成童子功,倘若等到十几岁再学,就会错过接受知识的黄金时期,甚至考试的时候会对学过的知识反映不上来,根本无法应对考试。

甚至有的书生考了十几年,有的竟然考了一辈子,都没考中,也就荒废了生命。

但是,对于绝大部分书生来说,童子功还是非常重要的,是让他们获得知识的好方式。

即便有的书生考不中,也不能代表他们的童子功没用,起码在读书和作文章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就。

不像现在的中学生,基本上不怎么读书,做文章全靠抄袭好词句,也提不出自己的好观点。

当然,也和考官出的题有关系,和教育的整体要求有关系。

学戏曲也是如此,学徒要在小时候跟着师父学。

那时候,学徒的骨缝还没有完全长死,可以劈叉,可以翻跟头,即便经常摔跤,也不会摔坏。

他们会在师父的教育下,刻苦用功,有的一连翻十几个跟头,还有的能从一丈高的方桌上翻跟头下来。

他们记台词和唱腔的时候,也是很认真,能迅速入戏,学起来速度很快。

要是到了成年再学,基本上就没有什么可塑空间了。

翻跟头不是很好,肢体僵硬,记台词和唱腔也不是很用心,甚至根本学不好。

把一个有戏剧童子功的人和一个没有戏剧童子功的人放在一起,让他们都唱一段,对比一下,高下立判。

演杂技的也是如此,都是趁着孩子小时候身段灵活开始教他们学习杂技,要是等到他们十几岁了再教,就会出现很大的麻烦,不但进度拖慢,而且效果不是很好。

学唱歌的也是如此,从小就学习的,练出了好嗓子的,一开口就能让人叫好。

而到了成年才学习的,效果就会大打折扣。

有唱歌功夫的人唱同样一首歌,每次唱都不一样,有不同的风格展现。

要是没有童子功的基础性作用,也就不会有如此这般驾轻就熟的本领了。

练习书法也需要童子功。

书法是艺术,而不是技术。

艺术需要功夫加天分,而技术主要取决于功夫。

艺术不可以重复,而技术是可以重复的。

王羲之四岁开始学书法,到了七岁的时候,已经有了自己的风格。

他在写《兰亭序》的时候,酒意未消,以至于写错了几个字。

后来,他想重写一次,但怎么也写不出原来的样子。

何延之云:“右军书《兰亭》,每字皆措别体。

”蔡希综《法书论》记载:“右军每叹曰:‘夫书者,玄妙之伎,自非达人君子,不可与谈斯道。

’右军之迹,流行于代众矣,就中《兰亭序》《黄庭经》《太师箴》《乐毅论》《大雅吟》《东方先生画替文》,咸偶得其精妙。

故陶隐居云:‘右军此数帖,皆笔力鲜媚,纸墨精新,不可复得。

右军亦自讶焉,或佗日更书,无复似者。

乃叹而言曰:‘此神助耳,何吾力能致。

’”连王羲之自己都认为写出来的字如有神助,不是人力所能为。

其实,只是他的童子功起了作用,尤其是在酒醉的状态下,起到了一定的基础性作用,至于发挥,就看后天锻炼的功夫了。

童子功在很多行业都要应用,在武术里面,也讲究童子功,和武生的训练方法类似。

在小孩接受能力超强的时候,让他们学习武术,从基本功教起,还能让他们学会“金钟罩”、“铁布衫”的硬功夫,要是结婚以后,就不能学了。

可能涉及元气外泄的问题,而童子是不会元气外泄的,身体强壮,练武也会日渐精进的。

现在的学生大多没有古代学生吃苦耐劳的品性,也不会像古代学生那样尊敬老师,实则自恋和自大,学不到多少真功夫。

等到了社会上,要施展才干的时候,才知道自己已经沦为了廉价劳动力。

因为没有童子功的锻炼,没有形成一定的根底,也就没多大出息了。

要是从小时候就训练做学问的功夫,就会出很多天才。

只是,学术界一直对孩子做学术有争议,其实还是不肯放权,不肯放开了研究。

像外国那样,三年级的孩子就能写论文,培养读书的好习惯,热爱学术,也能迅速成材。

只是,我们的教育并没有进化到如此先进,要是看看古代的教育,似乎就明白了,童子功是必不可少的,尊师重教也是必不可少的。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