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微信

终结者2审判日 另一个是在地库中

时间:17:46:16作者:admin分类:事物浏览:14评论:0

《终结者2》是为数不多的几部续集优于首部的电影,它的名字也是各种电影榜单的常客。

加上1984年上映的《终结者1》,使州长因为同一角色T800,荣膺最英勇的英雄角色(《终结者2》)与最邪恶的恶棍角色(《终结者1》)。

《终结者2》作为科幻经典,其影史地位毋庸置疑。

而其作为一个IP,却被一部部质量平平的续集玩的稀烂。

作为《终结者》IP缔造者的詹姆斯卡梅隆,虽然在所有的续集上映前站台吆喝,但自己却始终不敢碰触这块烫手山芋。

终结者的成功,州长与卡神缺一不可,卡神的缺席成为终结者走向没落的主要原因。

------1------

沙漠组曲- Brad Fiedel - 《终结者2审判日》

回顾《终结者2》,除了超越年代的电脑特效、精湛的剪辑以及超强的节奏感之外,她也是一部细节满满的电影。

影片中大量前后呼应的场景设计使得整部电影几乎没有多余的镜头,同时具有很强物理背景的卡神充分将学识应用到场景以及动作设计上。

这些细节在大多数人看来无足轻重,但正是这样的工作态度,让逻辑性、合理性贯穿电影始终,让观众的观影体验自然流畅,将焦点放到剧情本身,而不会被其他的因素干扰。

终结者的出场是《终结者》系列电影的经典场面之一,由于年代和技术限制,1984年的《终结者1》这里就不细说了。

《终结者2》中,穿越形成的光球将所占空间内的物体全部熔化,相比《终结者1》,地面也被烧出一个凹坑。

旁边的卡车更是被烧出一个球形的切面,而烧热的金属也随着冷却慢慢褪去红色。

《终结者3》做的效果炫目,但莫名的火苗四处乱飞。

《终结者创世纪》则完全复刻,将《终结者2》的凹坑修复到《终结者1》的出场中。

《终结者黑暗命运》则因为未来时间线的改变,由“火球”变成“冰球”,其它方面没有任何新意。

而T1000穿越点的铁丝网,并非因为道具做的参差不齐,边框更加粗壮的钢管比细细的铁丝熔化得自然更慢更少些。

这些细节都只是短短几秒钟,不注意很难发现,而且对于剧情发展无足轻重。

但见微知著,不重要的地方,导演与团队都能花上巨大的精力去做到极致,电影的成功也就不是偶然的事情了。

另一个经典场面,终结者初次见到约翰的场景。

这场戏简直是暴力美学的典范,终结者面无表情,从玫瑰花中掏出霰弹枪,玫瑰散落,子弹上膛,冷血杀手,踏过玫瑰。

这里聊点题外话,当年(1992年)笔者是在电视上看的这部电影,而恰好前一天刚放映了《终结者1》。

由于年纪尚小,资讯又不发达,我对这部电影一无所知。

看到这一幕时还以为T800是来刺杀约翰的,那种剧情反转的震撼效果至今记忆犹新。

回过头来看,“一无所知”会给人带来惊喜。

相反,过多的预告片,资讯以及剧透对于观影体验的损害是致命的。

而这里也有一个小细节,州长在对着T1000酷帅地连开7枪后,T1000倒地,身上刚好是7个弹孔。

在《终结者2加长版》中有一幕给终结者“动手术”的戏,三人在镜子前,约翰拿着灯管,萨拉操作电动扳手,一切看起来自然流畅,没什么特别。

然而这是一个精心设计的场景,为了避免画面里出现镜中映照出来的摄影机,这里并没有真正的镜子。

“镜子”两边完全是搭建出来的镜像布景,而演员也是由6个“人”完成的。

镜子里面,州长坐在中间正对镜头,约翰由于背对镜头由替身扮演,萨拉则是由演员林达汉密尔顿的双胞胎姐妹莱斯莉扮演。

而镜子外,是约翰的演员爱德华福隆,以及假人终结者,为了方便做头部手术,还有琳达汉密尔顿。

两边的演员要做到动作同步,特别是萨拉要操作扳手,困难度更高。

整个表演在团队的配合下一气呵成,而观众却无丝毫察觉。

更重要的是,卡神并非为炫技而如此拍摄,其隐藏摄影机的客观原因,以及手术操作的主观目的都被完美地实现在这一幕镜头中,当然还少不了双胞胎这种机缘巧合。

琳达与莱斯莉

除此之外,还有很多前后呼应的细节。

比如运送液氮的油罐车,在前面直升机追击时的高速公路上就已经出现了。

被油罐车撞击掉落的榴弹,T800也不忘在炼钢厂中捡起等等等等。

相信我 - Brad Fiedel - 《终结者2审判日》

------2------

《终结者2》的开场就将本片的两个主题元素“钢铁”与“烈焰”淋漓尽致地体现了出来。

钢铁的敲击声充斥整个电影配乐,火焰也伴随萨拉的噩梦,展现了炼狱一般的未来。

《终结者2》的画面色调与第一部有很大的差别。

在很多夜景拍摄中,蓝色与橙色成为了画面的主要构图色。

夜色中,事物在微光的映衬下泛起炫目的蓝色,而灯光与火光则呈现出火热的橙色。

这种镜头滤镜在当时许多香港武侠片或恐怖片的夜晚场景中都用到过。

而到了电影最后一幕的炼钢厂的戏份中,这种色调组合被用到了极致,钢铁与火焰的主题也再次被升华。

代表工业化的钢铁奠定了科技的发展,机器的崛起成为不可改变的趋势。

而火焰作为工业化的推动力,带来毁灭一切的力量,然而生存的希望也在其中。

------3------

好莱坞著名的一面墙上,猫王、施瓦辛格、梦露作为流行文化的代表出现在同一幅画面中。

他们也同迈克尔杰克逊、李小龙、迈克尔乔丹等人被《时代》杂志评为十大文化偶像。

相比80年代,科技与文化都发生了突飞猛进的变化。

电影中的一个文化元素就是电子游戏。

一个是在商场里约翰玩街机游戏的场景,这里一个著名的商标“SEGA”一闪而过。

,约翰对终结者说,其他孩子都在玩“NINTENDO”。

这两个名字就是著名游戏厂商“世嘉”与“任天堂”,而它们几乎称霸了90年代的电子游戏市场。

如果说雅达利代表了家用游戏机的诞生,于1983年发售的任天堂的红白机Famicom(FC)则真正开启了电子游戏的黄金时代。

魂斗罗归来-摇滚乐章 - 李云迪,Paul Gilbert

而在国内,电子游戏在当时被看做是毒害青少年的“电子鸦片”,拥有FC的开明家庭算是少数,大部分青少年都是在散落各处的“地下”游戏厅花钱打游戏。

聪明的中国商人将FC包装为学习机,山寨的名字几乎盖过了原版,更多人知道的是那句“小霸王其乐无穷“。

而当时在国内最流行的游戏非《魂斗罗》莫属,这也是一款几乎山寨了好莱坞热门电影《异形》、史泰龙的《第一滴血》以及施瓦辛格的《魔鬼司令》三部热门电影中科幻动作元素以及人物形象的游戏。

当时,国内一本叫做《电子游戏软件》,被玩家俗称为“电软”的杂志成为孤独的电视游戏玩家们的精神食粮。

在没有网络和缺少主流媒体资讯的年代开阔了国内玩家的眼界。

在经历红白机一统天下的80年代后,进入了电子游戏真正的黄金年代-90年代,而双雄争霸一直是当年的市场缩影。

游戏机也从8位机时代不断升级,从16位逐步进化到64位。

高傲的世嘉则一直钻研硬件,力图打造最强主机,以一己之力对抗任天堂以及后来的索尼。

世嘉1998年推出的主机Dreamcast机能强大,先后有《莎木》以及《生化危机-代号:维罗妮卡》这样的独占大作推出。

不过由于其硬件和软件开发成本过高,蓄力2年后推出的PS2以强大的机能以及庞大的软件商支持,对世嘉发起最后的总攻,世嘉几乎破产,终于选择在2001年退出硬件市场。

时过境迁,家用游戏的双雄时代几经王位易主已演变到如今的三足鼎立,任天堂则一直走边缘化路线,以其低龄化的用户群体以及体感游戏继续在主机市场占有一席之地,而后来借着创新满满的switch重新回归一线与索尼微软争霸。

反观世嘉,在经历了Mega Drive与土星的辉煌以及Dreamcast的昙花一现后,只能在游戏软件以及街机市场苟延残喘。

黄金时代已是今非昔比。

另一个流行文化当属流行音乐,相比《终结者1》中未来感十足的电子舞曲,《终结者2》则全线升级为摇滚乐。

90年代是欧美流行乐大量涌入中国的年代,而这个时期的音乐也变得更加多元化和融合化。

除了流行天王迈克尔杰克逊和流行天后玛丽亚凯莉这样的流行歌手,还大量涌现了风格各异的流行乐手和乐队,可谓百花齐放。

而摇滚乐作为老牌音乐风格变得更加融合,摇滚乐队变得更加偶像化,比如邦乔维、枪炮与玫瑰乐队,流行歌手也加入了很多摇滚风,比如布莱恩亚当斯、雪莉克劳等歌手。

《终结者2》中,卡神的选歌眼光独到,枪炮与玫瑰乐队的这首歌热烈、充满激情,表现了约翰年少的张狂与叛逆。

You Could Be MineGuns N' Roses - Live - Estadio De River Plate, Buenos Aires, Argentina. July 16Th 1993 (Remastered)

你可以属于我 - 枪炮与玫瑰

墨镜(黑超)、皮衣、哈雷,一酷到底,这首歌与此时的州长可谓绝配,坏劲十足。

重金属摇滚乐在90年代变得更加流行化而被大众所接受,一批批偶像派摇滚乐队组合也纷纷涌现出来。

我的另一篇文章“盗火线”中有专门描写摇滚乐队的章节。

------4------

相比《终结者1》中对科技发展的恐惧以及人与机器关系的反思,《终结者2》则更注重讨论人工智能的学习能力,机器的觉醒、情感的产生,以及人类对于机器人行为反思自我的讨论。

两部终结者中,T800对于自己任务的履行是完全一致的,这也是作为一部机器的简单之处,情感不会成为左右任务的因素。

任务是终结者存在的意义,他会不顾一切,为了完成任务走下去,直到任务终结或者自己毁灭。

他的行为本身无善恶可言,只是出于人类自己对善恶的定义而呈现了不同的理解。

也因此一位成为英雄,一位成为恶魔。

然而T800学习模块的激活创造了无限可能性,原本在约翰心中一厢情愿的感情实实在在的在终结者的身上发生了,保卫者与被保卫者的关系一点点转变成了父子般的感情。

单纯模仿的笑容也在终结者的脸上自然流露出来。

最后的自我毁灭与其说是为了改变未来这个最终任务,不如说是人类自我牺牲的情感与勇气的体现。

而此时有一个细节,约翰给他下的命令“不要离开”,已不再生效了。

“我现在知道你们为什么哭泣了,但那是我永远无法做到的。

”终结者最后的话是其情感的真实流露,无不让人动容。

“如果一部机器都可以学会人类生存的价值,或许我们也可以。

”这是人类对自我的反思。

机器真的会拥有人类的情感吗?或许答案已在不远的未来。

“结束了”(“再见”)- Brad Fiedel - 《终结者2审判日》

------5------

《终结者2》在公映后,相继在碟片市场发行了多个版本。

其中最著名的当属加长版(原版137分钟,加长版153分钟),相信大多数网友都看过这一版。

这一版在影院版的基础上增加了一些情节使得逻辑更为完善,剧情更加连贯。

包括精神病院中萨拉被虐待以及梦中见到凯尔的场景。

以及多场解释T1000行踪的过场戏。

而改造CPU这一段更是对于后续剧情发展相当重要的一场戏。

除此之外,还发行了终极版,当中加入了T1000在约翰卧室里搜索的一幕。

这个终极版又称“天网版”,156分钟,另一处最广为人知的就是阳光版结局。

不过很多人觉得这个过于完满的结局与本片格格不入。

2017年,《终结者2》进行了4K修复以及3D重制,对部分剧场版的BUG进行了修正,比如替身以及卡车玻璃等等。

画面清晰度增强,色调略有调整,更加自然接近当今电影的画面质感,不过少了一些粗砺感和末世感。

这个版本在全球小范围上映后票房惨淡,而在中国这个从未公映过的大票仓,由于发行公司DMG的迷之操作没有如期在国内公映,错失大荧幕,成为永远的遗憾。

而在《终结者3》拍摄之前,还有一部真正由原班人马打造的《终结者2 3D 越空之战》,为卡神亲自指导,T800、约翰以及T1000出演的3D版短片,是环球影城的一个娱乐项目。

在《终结者》的诸多续集中,《创世纪》本来非常有机会重启《终结者》宇宙,可是由于选角的失败,导演能力的不足,以及逻辑的不严谨,导致电影以遗憾告终。

其实《创世纪》在国内的票房相当不错,中国的助力使电影没有亏损太多。

如果派拉蒙接着电影的彩蛋继续开发,中国这个票仓至少能够保住,毕竟很多观众对于升级后的老爹会有怎样的表现,以及老爹究竟是谁派来的心存疑问。

创世纪的剧本还是比较新颖的,内容也比较跟得上时代,网络、云以及人工智能这些科技元素一应俱全,对于“天网”的重新设定也比较合理。

如果选角上能够更贴近《终结者2》,相信也不会被那么多人诟病,尤其是约翰和凯尔的选角。

下面是笔者心目中的选择,也都是活跃在当时的演员。

《创世纪》中的约翰演技没问题,让人诟病最多的就是颜值和卷发。

《终结者2018》中的克里斯蒂安贝尔形象上最接近《终结者2》中的成年约翰,而且出演亦正亦邪的角色对于贝尔更是小菜一碟,同时还可以将《终结者》电影宇宙贯穿起来。

不过贝尔名气比较大,估计很难请得动。

另一个演员“弩哥”诺曼瑞杜斯则更加合适,长相与中年的爱德华福隆非常接近,而且更具领袖气质,出演成年约翰一定会让观众信服。

《创世纪》中的凯尔与原版相差太大,皮肤白嫩,身体壮实,一点不像是在末世未来忍饥挨饿过的。

《终结者2018》中的安东叶利钦形象接近《终结者2》中的凯尔,《创世纪》开拍时也到中年,只可惜后来英年早逝。

另一个英国演员杰克奥康奈尔年龄和形象也非常接近原作演员迈克尔比恩。

《创世纪》中角色变化最大的当属李秉宪扮演的T1000,直接改变了人种。

而在当年长相与年轻时的罗伯特帕特里克接近的演员有鲁伯特弗兰德以及当红小生奥兰多布鲁姆。

而当年出演《杀手代号47》的弗兰德,冷酷的杀手形象几乎就是T1000的完美再现。

而当年“龙妈”扮演的萨拉算是形象和演技都被称赞的,只是体格比较单薄,而且缺少一些琳达特有的“刚烈”的气质。

如果可以有其他选择,这两位的形象气质也都比较合适。

然而,这一切都不可能发生,人生就是由很多遗憾构成的。

如今卡神年事已高,而且一心扑在《阿凡达》续集上,即使《终结者》的版权回归到他手上,已经被前面几部续集磨的人气殆尽,他亲自指导已不可能。

经过这些狗尾续貂的续集,《终结者2》的阳光结局如今看来则更加合适,就让我们的《终结者2》作为这个系列的真正终结,永留电影史册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