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微信

庵和寺与庙的区别 寺:古时指宫廷的侍卫人员,也指

时间:20:07:45作者:admin分类:实践浏览:23评论:0

  庵和寺与庙的区别

  庵、寺、庙的区别:建筑功能上的不同,寺在古代最早指的是皇帝的行政机关;而庙最早是指古代祭祀天神的地方;庵则最早是古代的一种小草屋。建筑规模上的区别,三者的排序一般是寺大于庙,庙又大于庵。三者所联系的宗教背景上的区别,寺和庵与佛教的关系更加密切,而庙与道教的联系更加紧密一些。

  建筑规格上的区别。“寺”与“庙”的规格与规格要大于“庵”,“庵”最早是指古时是一种小草屋,即所谓“结草为庵”。旧时文人的书斋亦称“庵”,如“老学庵”、“影梅庵”。这种起源与“寺”和“庙”的起源相比,“逊色”了不少。

  出现时间上的区别。“庙”的出现时间最早,因为我国古代很早就已经开始进行祭祀天地鬼神的活动,“寺”的出现要晚于“庙”,至少是在中央集权的政治机构形成后才出现了“寺”。“庵”的出现时间更晚,在汉代之后,“庵”才成了佛教女子出家行佛事的专用建筑名称。

  庵和寺与庙的区别

  寺和庙的供奉对象不同,用途不同,文化不同,发源不同。

  供奉对象不同:寺主要受佛教影响,所以供奉一些佛像之类,但是庙呢主要是供奉传说中的鬼神之类,比如土地庙以及城隍庙等。

  用途不同:现在大部分佛教弟子都住在寺里,并且在那里修行学习,但是庙里的弟子很少。他们大多只有一个神像,经常有人来朝拜而已。

  文化不同:寺是佛教文化的基地,因为在我国古代“寺庙”有着持久的意义,而古代帝王大多把传播佛教视为永久的事业,而庙都是传说中塑造的神灵形象之类。

  发源不同:寺最早是朝廷官员办公的地方(如大理寺和太常寺等),寺,在佛教传入中国之前就有。而庙在中国发源历史可能比“寺”更久,最初是供祭祖宗所建造的屋舍(如家族的祠堂)。

  对于“寺”与“庙”的更多介绍:

  1、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习惯于把寺和庙放在一起说,即寺庙。在晋代之前,寺和庙是两种不同的场所,到了西晋末年,寺和庙才连用,从此成为佛教庙宇的通行称谓,也就是成了我们日常习惯用法。

  2、从字义结构来理解,庙的繁体字是“庙”,外面一个广字有房舍的意思,里面是一个朝字,结合释义就是“朝拜”的意思,简言之,“庙”是用来朝拜的房屋。古人把祭祀先祖或者天地以及鬼神的地方叫做庙。

  3、在古代,皇帝对庙十分重视,而且,每个皇帝都有“庙号”,这是因为“庙”在古时候有着特别的意义,它代表着“皇帝的权威通过祭天的仪式得到了上天认可”。

  4、再后来,随着社会的发展,除了皇帝的庙号外,一些有才有德的人也可以被立庙供奉,比如孔庙、岳王庙、关帝庙。

  寺庙观庵的区别

  寺、庙、观、庵,现代人的理解都是宗教场所。寺和庙是僧侣居住和佛家祭祀活动场所;庙也被用来做祭祀鬼神的场所;观是道家道家居住和祭祀活动场所;庵是女性僧徒居住和祭祀活动场所。不过,在古汉语中,它们所代表的含义跟现代完全不同,自然“跑得了和尚跑不了庙”这句话,在某些场合就有问题了。

  庙和庵的区别是什么

  三者都是从古代发展至今,都是属于古建筑,但作用不同,如下所示:

  寺:古时指宫廷的侍卫人员,也指寺人的官署,如大理寺、太常寺等。汉代,九卿中有鸿胪卿,职掌布达皇命,应对宾客,其官署即鸿胪寺。梵语中,寺叫僧伽蓝摩,意思是僧众所住的园林。隋唐以后,寺作为官署越来越少,而逐步成为中国佛教建筑的专用名词。庙:古代本是供祀祖宗的地方。那时,对庙的规模有严格的等级限制。《礼记》中说:天子七庙,卿五庙,大夫三庙,士一庙。太庙是帝王的祖庙,其他凡有官爵的人,也可按制建立家庙。庙常用来敕封、追谥文人武士,如文庙指孔子庙,武庙指关羽庙。庵:古时是一种小草屋,即所谓结草为庵。旧时文人的书斋亦称庵,如老学庵影梅庵。汉以后建了一些专供佛徒尼姑居住的庵堂,于是庵也就成了佛教女子出家行佛事的专用建筑名称了。

  庙,寺,庵,观,宫的区别

  家可能都经历过这样的:看到山上或景区前面有焚香、祭祀或者供奉的场所,会自然而然的说:“前面有个寺庙。”,大家又是如何判断它是一个寺庙呢?

  其实准确来说,寺、庙、庵、观是有区别的,并不是我们想象中一个概念,它们是有区别的,不要再傻傻分不清楚了。

  庙

  首先来说一下“庙”,说到庙大家可能会想到:太庙、土地庙、关圣庙等等。庙,其实本来就是祭祀祖先的地方。那时候对庙的大小有些等级限制的,《礼记》中有记载:“天子七庙,卿五庙,大夫三庙,士一庙。”

  汉代以后,对世间达圣贤位逝者,可以依照法律建庙,如孔子庙、二王庙等,是敬顺真如,仰止贤圣。

  因此对于庙而言,一般供奉祖先、神、已逝的圣贤。

  寺

  寺出现得要比庙晚,在中国古代政府官员中九卿所居称”寺”。秦朝时期,所有宦官任外廷职务的官舍通称为寺,如:大理寺、大常寺等。

  后来因为外教的传入,寺就指从印度传到我国的佛教像,如来佛祖、观世音菩萨、罗汉等都是在寺里边供奉着,一般为和尚的住所。比如:白马寺、灵隐寺、寒山寺、金山寺等等。

  庵

  庵一开始指的是圆形的草屋,比如古代文人墨客喜欢一起聚会的地方或自己简单的住所,比如:紫罗兰庵。后来因为佛教的传入,一些女性僧人(尼姑)的住所就称为“庵”。庵一般与寺相比较,规模上比寺要小。如:冷月庵、静心庵等。

  观

  观,顾名思义就是看的意思,一开始是建立是为了古代天文学家的观察星象的观察台。后来由于道教的兴起,就把道教的活动场所称为“观”,也就是常说的道观。

  总结来说,庙是祭祀先祖发展到祭祀神明和先贤;寺是从政府办公室演变到佛教宗教的活动场所;庵从文人的草屋变成女性佛法活动场所;观是从天文观察台发展道家活动场所。一般,场地规模寺(观)大于庙,庙大于庵。

  但是现在很多人都习惯把“寺庙”连读,这可能认为祭祀的都是神明,已经没有什么区别了。

  现在大家明白庙、寺、庵、观之间的区别了吧!还有什么其他想知道,可以一起讨论。

  以上就是关于庵和寺与庙的区别的全部内容,以及庵和寺与庙的区别的相关内容,希望能够帮到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