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微信

绿领巾事件 他们彼此之间是不同的

时间:17:15:19作者:admin分类:实践浏览:39评论:0

导语:全国各地中小学已经开学,各位爸爸妈妈也开心地在网络上分享孩子开学的趣事。

近日,浙江省一所小学给学生带“绿领巾”在网络上走红,引发网友热议。

学校面对网友的争议回应到:这些孩子还没有入少先队,戴上绿领巾寓意“祖国的小苗苗”。

学校给学生戴绿领巾,学校:寓意“祖国的小苗苗”

在视频中可以看到,9月1日开学当天,背着书包的小朋友来到校门口依次排队,等着老师系上绿领巾。

很多网友表示“见所未见,闻所未闻”!小学生不是应该佩戴红领巾吗?绿领巾不妥当吧。

该学校也没有想到自己的做法会引发这么高的争议。

面对网友的质疑,学校相关负责人也正面回应:给孩子佩戴绿领巾的传统在本校已经有三四年了。

因为一年级的小朋友刚刚开学,没有进入少先队,不能佩戴红领巾。

而这些孩子看到大哥哥、大姐姐们都有红领巾,非常羡慕。

为了鼓励孩子们,所以学校决定每年开学的时候为一年级的小朋友佩戴绿领巾。

“绿领巾”就代表这些孩子“像春天的嫩苗,他们也是祖国的小苗苗,希望他们能茁壮成长”。

绿领巾由来已久,曾因引发争议而被叫停

很多家长觉得将“红领巾”改为“绿领巾”是一种非常不妥当的行为,但其实绿领巾由来已久。

“绿领巾”是共产儿童团员的标志。

因为绿色就代表“春天新发的小苗”,这正像是儿童团员是祖国的希望!在肥沃的中华大地上扎根,在和煦的阳光下茁壮成长。

佩戴绿领巾就是希望儿童能够“勤劳向上、为大家”。

同时绿色也象征着“和平与友谊”,让孩子佩戴绿领巾也是希望孩子能与同学团结友好的相处,并与世界上的其他孩子心连心。

西安一小学也曾给学生佩戴绿领巾,但是该小学给一部分学生佩戴绿领巾,在社会上引发争议而被叫停。

该学校称:“佩戴绿领巾”是一种激励差生的方式。

这一行为引发家长的强烈不满。

据了解这是该校的一个实验,希望通过佩戴“红领巾”与“绿领巾”来鼓励孩子。

对于在校表现好的学生就能佩戴红领巾,而那些成绩不好、调皮的学生就要佩戴绿领巾,而且上学与放学时都不能解开。

通过领巾的颜色而给学生贴上等级标签,让“绿领巾”成为差生的代表,迅速让该校的行为得到家长和社会的谴责,被西安少工委叫停“绿领巾”。

绿领巾背后反映的教育问题

“绿领巾”事件严重违背了教育公平的主旨,使教育过程中的公平受阻。

该学校声称“给后进生佩戴绿领巾是为了激励他们”。

但是这一部分学生的人格尊严没有得到公平对待,也没有达到激励的目的。

学生在学校接受教育的方式除了通过直接的课堂教学获取知识之外。

他们对于世界人生的认识和了解,也是在学校的文化环境中随之产生,这也就是教育的育人价值。

学校肩负着“教书育人”的责任,对于学生未来的人生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意义。

所以学校以这种方式来区别对待学生,使那些佩戴红领巾的学生产生优越感。

而那些佩戴绿领巾的学生就会感觉自己被钉上了耻辱柱,在学校学习和生活中要时刻面临其他同学和老师的蔑视和嘲笑。

长期生活在这样的氛围中,学生就会感受到人格尊严的丧失,甚至会破罐子破摔。

“绿领巾”事件也反映出教育不公平现象。

将学生进行人为的分等级,将所谓的“好学生”和“差生”贴上标签,会导致学生心理发展的失衡。

根据老师的判断,一部分学生带上红领巾,一部分表现不好的学生戴上绿领巾。

就使得学生像超市的商品一样,因为其价值的不同而被贴上不同的标签,这也是一种赤裸裸的暗示。

学生会明显产生一种错觉。

戴红领巾的学生觉得可以佩戴象征荣誉和地位的红领巾,从而产生心理上的优越感。

相反佩戴绿领巾的学生就会产生强烈的自卑感,甚至逐渐丧失持续努力的信心和动力。

这种鲜明的对比会给学生形成心理暗示,导致学生心理发展的失衡。

小编寄语:

在学校中任何一种教育行为都会对学生产生巨大的影响。

学校在实施相应的激励机制时,一定要考虑对学生心理发展产生的影响。

虽然“绿领巾”的提出是一种创新行为,但是如果红领巾与绿领巾同时出现,使“红领巾”变了味儿,成为一种不公平的表现,那就需要立马叫停这种行为。

今日讨论:学校给孩子佩戴绿领巾,对此你怎么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