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微信

荆轲 还很容易迁怒于人

时间:17:02:26作者:admin分类:实践浏览:12评论:0

大家好,我是读者。

关注我,带你走进一个不一样的文化历史世界。

上一讲谈到,在太子丹的催促之下,荆轲提出,出使秦国必须带上两样东西:一是樊於期的人头,二是督亢地图。

这里稍微解释一下,所谓督亢,既有可能是燕国的一处重要地点,也有可能泛指膏腴之地,具体涵义已经无从查考了,就连读音也没法确定,古人既有读成督亢(kàng)的,也有读成督亢(gāng)的。

荆轲的意见算得上合情合理,马上就把选择权扔回太子丹手里。

太子丹因此陷入了深深的纠结。

督亢地图倒还好说,但樊於期的人头太不好拿——自己当初收留樊於期,标榜的是道义和勇气,义之所在,虽千万人吾往矣,完全不计后果。

而现在忽然杀了樊於期,等于自己打自己的脸,毁掉了自己好容易立起来的人设。

当然,这只是站在旁观者角度所做的利害分析,太子丹本人的说法是:“樊将军是在走投无路之际来投奔我的,我怎么忍心为着自己的缘故去伤害这位长者的心呢?”

那么,事情到底有没有其他选择呢?

当年孟尝君准备逃离秦国,为此打点秦昭襄王的宠姬,对方点名索要狐白裘。

当时我讲过,狐白裘其实可以有替代品,毕竟孟尝君的奇珍异宝不止一件,身边更不缺话术大师,赢得这位美人的欢心并不太难。

那么,在太子丹的处境上,能不能保住樊於期的性命,拿出一件更有价值的替代品呢,比如燕国全境的地图?

但并不能,因为爱和恨并不遵循同样的逻辑。

相对而言,爱的对象容易被替代,恨的对象却很难被替代。

当恨意得不到有效发泄的时候。

所以在荆轲提出的两个条件里,督亢地图倒还可以换成别的东西,樊於期的人头却是不可或缺的刚需,如果少了这颗人头,哪怕10份督亢地图也不足以表达燕国的诚意。

荆轲并不是存心给太子丹出难题,见太子丹狠不下心,就私下去见樊於期了,于是就发生了这样一段对话。

荆轲说道:“秦国对待将军您太残忍了,父母宗族要么被杀,要么被抓进官府为奴。

现在听说秦国悬出重赏要您这颗头颅,您准备怎么办呢?”

樊於期仰天长叹,哭着说道:“我每每想到这些事,痛彻骨髓,但就是想不出办法啊。

荆轲说道:“我有一个办法,既可以解除燕国之患,又可以帮将军报仇。

樊於期马上凑近过去:“什么办法?”

荆轲说道:“我希望可以拿到您的头颅去献给秦王,秦王大喜之下,一定会召见我,那时候我会用左手抓住他的衣袖,右手直刺他的胸膛,那时候不但军您大仇得报,燕国也可以洗清耻辱了。

樊於期说道:“这正是我日日夜夜切齿揪心的啊。

在《史记》版本里还有鲜活的动作描写,说樊於期“偏袒搤捥(è wàn)”,也就是解开衣服的一侧,袒露出一只胳膊,一只手握紧另一只手的手腕,话说完就自刎了。

《燕丹子》版本更加生动,描写樊於期自刎,说“头坠背后,两目不瞑”。

通常意义上的自刎,只是横剑切断喉管,但樊於期情绪太激动了,用力太猛,竟然切断了脖子,头颅落地之后依然睁着眼睛,死不瞑目。

太子丹听说了樊於期的死讯,连忙赶来,但也只能伏尸恸哭,无可奈何了。

无论《史记》《战国策》还是《燕丹子》,虽然着墨处有偏重,细节上有出入,但谁都没有质疑太子丹的真诚,也就是说,荆轲的提议确实把太子丹推进了一个左右为难的困境,假如不是荆轲私下去见樊於期的话,很难说这件事到底会怎么收场。

事已至此,无论太子丹再如何于心不忍,也只有依照荆轲的计划,把樊於期的头颅装在一只匣子里,准备送去咸阳了。

这个时间里,还有两件准备工作也已经完成了,一是武器,二是助手。

在《史记》和《战国策》的版本里,太子丹访求天下利刃,花重金买到了赵国人徐夫人的匕首。

李白诗句典故里说的就是这把匕首。

但这位徐夫人,按《史记索隐》的说法,并不是一位姓徐的夫人,而是一个男人,姓徐,“夫人”是他的名字。

很难理解为什么有人会取这种名字,但无独有偶,汉朝有一位丁夫人,姓丁名夫人,确实是一位响当当的男儿。

太子丹拿到徐夫人的匕首之后,又做了一些升级加工,用毒药涂抹锋刃,为了确保品质,还做了人体实验,这把淬毒的匕首只要稍稍划破人的肌肤,沾到一点点血液,人就会当场毙命,这就是俗称的见血封喉了。

史料没有交代太子丹和荆轲他们到底拿多少人做了实验,但以他们的审慎而言,肯定不只一个人吧。

武器选好了,还要为荆轲选择合适的副手。

中选的是燕国本土的一名勇士,名叫秦舞阳,13岁就杀过人,气场太强,以至于没人敢用不满的眼神看他。

前边讲过,燕国曾经派了一位名叫秦开的将军到胡人那里当人质,秦开归国之后,知彼知己,狠狠打击了东胡,使东胡溃退了1000多里。

秦舞阳就是这位秦开将军的后人。

司马光删繁就简,说一切就绪之后,荆轲启程,西入咸阳,《资治通鉴》第6卷“秦纪一”到此结束。

但那些精彩而影响深远的细节并不应当被这样埋没,我们还是有必要回到《史记》的叙述。

话说万事俱备,该是荆轲启程的时间了,但荆轲还要等,等一个远方的朋友。

也就是说,太子丹虽然选中了秦舞阳,但关于副手,荆轲心中另有人选。

就这样等了下去,荆轲虽然沉得住气,但太子丹坐不住了,不免疑神疑鬼,担心荆轲变了主意。

今天我们站在上帝视角,很容易责怪太子丹,嫌他太鲁莽了,对荆轲也不够信任,但假如设身处地的话,恐怕很少有人能比太子丹更有耐心吧。

这时候的太子丹,虽然心里七上八下,但又不敢给荆轲脸色,只好小心翼翼地试探说:“留给我们的时间已经不多了,不知道您还愿不愿意按照原计划行动呢?要不我先派秦舞阳出发吧?”

措辞虽然很委婉,但弦外之音很明确,翻译出来就是:你是不是害怕了啊?是不是反悔了啊?

一向冷静沉稳的荆轲终于被激怒了,一赌气,说太子既然嫌我磨蹭,那我就不再等朋友了,出发就出发吧。

就这样,太子丹的疑虑和荆轲的赌气,使任务在一开始就笼上了一层不祥的阴影。

荆轲一行在正式动身那天,太子丹带着一些亲近的门客前来送行,大家清一色的白衣白冠,这是丧服的颜色。

在易水岸边,高渐离击筑,荆轲随着筑声唱起了歌,音调是“变徵之声”,苍凉悲壮,催人泪下。

荆轲又唱道:“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从变徵变为羽声,从悲凉转入慷慨,所有人由泪目变为怒目,怒发冲冠。

在这样的氛围里,荆轲登车而去,再也没有回头。

易水送别的这一幕,使命是慷慨赴死,形象是白色衣冠,声音是击筑悲歌,太有电影感了,特别激荡人心,所以在后世不断被人咏叹、缅怀。

千载之下依旧令人动容。

至于荆轲入秦之后的事情,就要由《资治通鉴》第7卷来作交代了。

我们下一讲再见。

上期回顾:荆轲刺秦需要什么准备?荆轲的另一面:美女豪宅,享尽人间极乐!

欢迎关注,点赞,评论,转发!下期再会!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