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微信

苏州织造 即所谓三寸金链

时间:16:45:28作者:admin分类:娱乐浏览:12评论:0

明清时期,苏州丝绸手工业进入了顶峰时期,民间手工作坊增多,规模随之扩大,那么明清时期织造业到底有多强呢?

明代开始,社会的繁荣带动了丝织业的蓬勃发展,在政府对纺织业的政策鼓励下,发展中国逐渐形成了以江南为中心的密集丝织生产格局,而地处江南的苏州自然是丝绸的重要产区之一,当时,除了拥有规模巨大的官营丝织业工场(即苏州织造局)之外,民间丝织业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清明上河图中的姑苏繁华图景

对于明代苏州民间丝织业的生产情况,冯梦龙在《警世恒言,施润泽滩阙遇友》小说中是这样描写的:“说这苏州府吴江县离城七十里,有个乡镇,地名盛泽,镇上居民稠广,土俗淳朴,俱以蚕桑为业。

男女勤谨,络纬机杼之声,通宵彻夜……”,小说反映了明代民间丝织生产的方式的一些真实情况。

明代的盛泽镇是苏州重要的丝绸纺织品生产基地和产品集散地,自古以来盛泽与苏州、杭州、湖州并称为江南四大绸都,有“日出万绸,衣被天下”之称。

盛泽

明成化、弘治年间,丝织技术由苏城向吴江农村传播,促使乡镇缫丝、丝织逐步发展。

至嘉靖年间,震泽、盛泽已成为丝绸生产交易的专业市场,镇上居民以及乡村农民都以绫、绸生产为主,而在鼎盛时,镇上绸行庄达百家,丝绸的生产和贸易均呈现一派繁荣景象。

震泽

随着行业的专业化发展,明代的丝织业在简单作坊生产模式基础上出现了雇佣和雇佣的关系,当时机户拥有大量的资金和几台至几十台织机,这样由机户出资出生产设备,雇佣机工出力进行生产,而且已经实现机工计时向机户领取工钱的形式,说明在这个行业中已经出现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

明 宋应星《天工开物》中的花楼织机

而到了清代,自清康熙朝起,官营织造形成了以江宁织造局、苏州织造局和杭州织造局的“江南三织造“格局,负责供应宫廷和官府需要的丝织品。

嘉道年间,盛泽的织造商人集资建造了转运丝绸产品的专用船埠码头,进一步加快了丝织产品的流转。

江南三织造所产锦缎(摄于丝绸博物馆)

清代的丝织业在专业性分工更加清晰,而且在艺术风格上也有了长足的进步,像云肩,它是一种类似于披肩的装饰物,五代后民间女子使用的披肩多为如意云式,故称“云肩“,云肩一般做成两层八片垂云,每片云子上或刺绣花鸟草虫或戏文故事,云肩针法多变,如挽针、接针、滚针等……其工艺之精巧,令人赞叹。

清代的丝织典型代表即三寸金莲,又称裹脚,是中国古代的一种风俗,也是古代美的象征,后来金莲也泛指缠足鞋,脚根据大小细分以三寸之内者为金莲,四寸之内者为银莲,大于五寸者为铁莲,由于是金莲必是三寸,鞋上的图案通常是传统图案,花草鱼虫等。

三寸金莲(摄于丝绸博物馆)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