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微信

硬核奶奶暴风雨式教育老伴 彻底改掉“坏毛病”吗?

时间:22:57:15作者:admin分类:娱乐浏览:21评论:0

最近,有一段视频刷爆全网,让人看了哭笑不得。

视频中,老奶奶拼命地数落一旁的老伴:

“你要跑啥子跑?”

“也不听。

“到处串。

砍手砍脚你也要去串。

“jio杆给你打断!听见没有。

老奶奶暴风雨式的教育,吓得老伴哆嗦在一旁,连大气都不敢喘。

估计老爷爷内心委屈嘀咕着:不就出个门嘛,用得着这么凶吗?吓死人了,以后再也不敢出去了。

看着老爷爷的“可怜状”,网友忍不住感慨:这不就是我妈教育我的样子?

虽说老奶奶这种“爱之切责之深”的心情,大家都能理解。

可这种激情式管教法,搁在孩子身上,可就没那么温馨了。

要是暴怒的老母亲,对着家里的“神兽”一阵吼,看谁受得了?

《养育儿女》书中说了:“孩子身上存在的缺点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作为孩子人生领路人的父母缺乏正确的家教观念和教子方法。

家有神兽,你管教孩子的方式正确吗?

激情式教育,父母惯用的手段

前几天,微博上有个提问:#在家抗疫一天被骂八百回#,属实?

留言区一大片感同身受的哭诉:

“实不相瞒,这么久了,我和爸妈的关系已到了临界点。

“我爸今天讲了我一天,只要我一出现在他眼前。

“我妈骂我不需要理由。

将近两万条的留言,大多都是“血泪史”。

如此一来,网上也多了一个新名词:家族喷子。

指母后大人,她可能会因为你不起床不吃饭不喝水拉屎太臭骂你,也会因为单纯看你不顺眼了随便找个理由骂你想骂你就骂,你存在即是原罪。

这种现象,并非这段时间才出现。

只不过,疫情把大家都困在家里,才发现“激情式管教”一直都是父母惯用的手段。

欣欣妈春节在家,好几次被孩子气到炸毛,总在妈妈群里吐槽。

孩子仗着假期延长,不用上网课,写作业的速度拖拖拉拉。

她看不过眼,整天总是唠叨,要女儿多看书,少看电视。

女儿不听话,她就直接开骂。

每次骂完,孩子以哭对抗,这让她更是火冒三丈,差点就打了。

她在群里说:“知道孩子难受,可不骂不行哪!现在的孩子,就是欠教训。

其他妈妈看了后,纷纷站队赞同。

孩子不听话,骂几句多正常啊。

国外有一项研究说,88%的父母曾在孩子出生的前几年朝孩子叫嚷或尖叫过,在7岁孩子的父母中,这个比例高到98%。

被孩子惹毛了,身为父母第一时间摆起家长的架子,用严厉的方式去教育孩子。

有些父母认为,棍棒底下出孝子。

孩子不懂事,多打击打击,好向别人家的小孩看齐;

孩子不听话,多数落数落,好长记性循规蹈矩。

这样的激情式管教,看似能够达到立竿见影的效果,孩子被教训得服服帖帖。

然而实际上,孩子只会被父母的负面情绪所伤。

他的一生,有可能要为父母的一时冲动买单。

父母什么情绪,孩子什么命运

上个月的夜里,广东清远一个小男孩,突然现身在高速公路的应急车道。

他身边的汽车飞速行驶,如有不慎,很容易身陷险境。

民警发现后,赶紧将他带往安全的地方,并耐心询问。

小男孩却缄默不语,情绪十分低落。

翻开他的口袋,发现一本作业本,上面留了自己的姓名。

顺藤摸瓜,找到了小男孩的家人。

原来,小男孩被家人训斥了一顿后,十分委屈,离家出走了。

有人指责现在的孩子,动不动就拿“离家出走”相逼,却不懂得父母训斥他的用心良苦。

难道多骂几句,孩子真的能痛改前非

英国教育协会的教授斯塔朋认为,对孩子大声吼叫是个很严重的问题,虽然孩子需要激情去面对外面的世界,但大声吼叫(表现出的激情)并不是好的引导方式。

相反,对孩子怒吼,特别是重复不断地大声斥责孩子,孩子受到的伤害很大,这甚至比打孩子还厉害。

激情式教育,只会让孩子感到压力。

在孩子看来,一旦遇到父母的坏情绪,他只会本能地抵抗,甚至逃避。

父母的训斥,是一种否定和隐形攻击。

每一句话每一个词似乎都在控诉自己:我不够好,我什么都不是,父母不爱我。

当这些声音成为贴在身上的“标签”时,他就很难主动和父母进行正常的沟通。

《一起出发吧》节目中,观众们讨厌杨烁激情式的管教方式。

大家心疼,他的儿子杨雨辰总在爸爸面前不敢说话、战战兢兢的样子。

越凶越骂,只会让孩子更不愿意开口表达。

甚至,还会把孩子逼向绝境。

去年4月,上海一位17岁的男孩被妈妈停车训斥后,毅然选择跳桥,最终身亡。

不知道在之后的午夜梦回里,这位妈妈是否后悔莫及,气愤自己为何要这样“教育”孩子。

如果时光能倒流,相信她不敢再那么冲动,出口就是一顿骂。

父母口中的每一句话,都要好好说。

说不好,毁掉的不止是孩子,还有一个家。

教育孩子,管好情绪最重要

这个世界最令人难过的误会莫过于,父母总以为把最好的给了孩子,结果才发现竟造成了最不可磨灭的伤害。

孩子犯了错,父母能够控制情绪好好教育,那才是给孩子最好的爱。

1.就事论事,不带攻击

节目《老师请回答》中,7岁小男孩邹骁分享自己经历时,心情特别难过。

他学习成绩不好,经常被妈妈训斥。

在他心里,多希望妈妈能够多给自己机会,再帮帮他。

然而妈妈说的那句“你就是二百五”,让他始终无法释怀,一回想起时,泪如雨下。

孩子做得不好,他内心也很焦急担心。

心急的父母,只会下意识地认为孩子就是不愿意做好,根本没考虑孩子的真实感受。

那种“恨铁不成钢”的心情,不加注意就很容易成为对孩子的人生攻击。

聪明的父母,不逃避孩子的问题,能针对事情的后果引导孩子成长。

请不要让自己的冷嘲热讽,成为刺痛孩子身心的利剑。

2.给孩子主动承认错误的机会

有一次在批评女儿的时候,她突然说了一句:

“妈妈,你能不能别再说了。

我知道错了,我也想主动道歉。

那时,一时语塞。

原来,孩子犯了错,她也想自己主动承担,坦言自己的错误。

有时候,父母确实太小看孩子了,误会孩子一遇到问题就只会想方设法逃避、推卸。

孩子犯错不肯道歉,并非他不懂,而是害怕受到惩罚,觉得父母不够信任他。

创造一个允许孩子表达的家庭氛围,让孩子明白犯错主动道歉并不可怕,这种才是最高级的教育。

3.教育过当,请向孩子说声“对不起”

《小欢喜》中,季区长在教训孩子时,没控制住情绪当众扇了孩子一巴掌,这让彼此间的关系到了冰点。

经过了一番自我反省,季区长选择在所有人面前,跟孩子道了歉,承认自己错了,不应该打他。

委屈的孩子,一下子绷不住了,裹着毛巾大哭了一场。

这一句道歉,缓和了剑拔弩张的父子关系,也给彼此的沟通打开了一扇门。

天下没有百分百完美的父母。

所有人都在摸索着,如何做一个合格的教育者。

如果意识到自己教育欠妥了,请主动做那个跟孩子说“对不起” 的人吧。

美国儿童心理学家罗达·邓尼说过:“给孩子的歉意具有神奇的力量,父母错了,或违背自己许下的诺言时,如果能向孩子说一声对不起,可以帮助孩子建立自尊,同时能培养孩子尊重人的习惯。

不要让孩子,总在等着那一句疗治伤口的“对不起”。

有人说,育儿即育心。

面对孩子的糟心行为,父母难免会情绪上头,总要说几句。

可孩子终有不完美的一面,总不能要求他们在受尽伤害还能健康茁壮成长。

只有那些在父母稳定情绪教育下的孩子,才能成长得格外阳光和开朗。

为了孩子,请好好管好自己的情绪。

相信只有愿意成长和改变的父母,一定能养育出更幸福美好的下一代。

-End.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