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微信

药王山 但是值得看的东西很多

时间:22:45:02作者:admin分类:事物浏览:10评论:0

“崖上宫墙下戏场,山南山北柏枝香。

千金方使万人活,箫鼓年年拜药王”,这首诗是田汉写的。

要说哪种寺庙多?除了城隍土地关老爷,下来供奉最多的就是药王爷了,数不清的“药王庙”“药王洞”,遍布城乡,就像现在遍布城乡的药店一样。

不过只有铜川耀州区耀县药王山,才敢叫做“中国药王山”。

耀县的药王山算是“总店”,其他地方的都算是“分号”,这可不是我说的,是有证据的:

在耀县药王山的药王洞内,刻着全国各地药王庙的石谱,凡石谱上刻有名字的药王庙,每年二月二日药王山庙会之前,都要到这里报字号、取神水,否则就要被除名。

为什么这么牛?因为孙思邈就是耀州孙家源人,最后也在药王山羽化。

药王山以药王为名,我虽然去过很多次,但是常去常新,这次去还是有些新东西的。

“北洞”福寿路

药王殿

北洞就是“太玄洞”、“药王洞”,从这里到上面药王大殿141个台阶,纪念孙思邈的141岁——一个冷知识,孙思邈历经西魏、北周、隋、唐四个朝代,算是传奇人物了。

上到一天门,就看见大殿,殿门前耸立着一对铁旗杆,上面有一幅赞颂药王高尚医德和高超医术的对联:“铁杆铜条耸碧霄,千年不朽;铜烧汞炼点丹药,一日回春。

从旁边的福佑门进去是西道院,里面有财神殿、土地、文昌阁、火神祠,还有康熙年刻的“天下第一名山”和“石盆仙迹”。

中间大殿、献殿、戏楼都是老建筑,值得细细看,就不一一陈述了,但是刻于宋宣和年间的几通医方碑,却值得细细看,都是有名的药方呀。

西侧碑廊有一通著名“龟蛇”碑,这可是“全真七子”中的老三谭长真亲笔手书。

石碑刻于明代,具有镇宅辟恶的意思,一般人乔迁新居时大家都以能求到一副龟蛇拓片为荣。

当然,在南庵碑廊也有一通,有传说是金元间刻的。

(这个拓片价格很高,据说一些贪官很喜欢用这个镇宅驱邪,比如西南的文某)

碑林

药王山现存历代碑碣250余通,其中北魏21,西魏25,北周21,隋34,唐13,宋4,金6,元19,明44,大顺1,清67,民国3。

如果时间可以,在药王山碑林可以呆一整天,如果时间不可以,那么碑林的“魏碑三宝”一定要看。

一是北魏孝文帝时期的《姚伯多造像》,此碑却是姚伯多兄弟直接刻字于碑上,古拙质朴,流畅自然,字体苍劲有力,自成一格,以文字、书法、雕刻被誉为“三绝”碑。

二是雕刻于北魏太武帝的《魏文朗造像》,这也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佛道融合的一通石碑造像,意义重大。

最后一个就是雕刻于北周武帝的《张僧妙法师》,这块碑文的书法楷体已经有了隋唐的样子,但其文化价值深远,就连当时来西安讲学的鲁迅先生也曾买过这块石碑的拓本,《鲁迅日记》、《鲁迅书帐》均有买此碑拓片的记载。

这些碑历经千年,文字图像都都有重要的艺术和历史价值,历经坎坷,1987年集中立于此地,给药王山添色不少。

摩崖石窟造像

从碑林前行,会经过关帝庙遗址浮雕,关帝庙上世纪五六十年代虽然被拆毁,但是崖壁上还有大型深浮雕《关平拉马图》及清代题刻诗词10余首。

“立马封侯“松鹤延年”“鹤鹿同春”这些图案还是很清晰的。

上个世纪九十年代,我第一次到药王山的时候,在“云山胜览”石刻上的醉翁亭里,一个道长给我和同伴算了一卦,至今印象深刻,据他说算得很准。

摩崖石窟造像旧有洞窟7个,88年拆除洞壁改建成现代化平面保护大厅,现存佛龛23个,佛像45尊。

造像分浮雕、高浮雕、圆雕三种技法,大者丈余,小不盈尺,有贺敬之堪称完美的“等身观音”,被誉为“永恒版的杨贵妃”和“东方石刻艺术之最”。

有当地称其为“摸摸爷”的思维菩萨,据说身体哪里不舒服就摸三下“摸摸爷”的相同部位,便会手到病除。

“摸摸爷”被摸得通体漆黑发亮。

不过现在进行了保护,在大厅外仿制了一尊,10元随便摸,现在也摸的漆黑发亮了。

最大的一尊、也是这里唯一的一个圆雕是明代的释迦牟尼的造像,高4.06米。

这尊巨佛的头,民国时期曾被一个在耀州为官的不法之徒盗走,被乡士众民追索回,现在仍能在这尊巨佛颈部看到一条连接的线。

1934年夏,梁思成林徽因夫妇前往莫高窟的路上,曾考察药王山古建石刻,对每一尊造像进行测量,也在药王山石窟留下了珍贵的考察照片。

南庵升仙道

升仙道

不走回头路,从造像这里下来,从便道返回到福寿道口,过太玄桥戏台,就看见一条登山石磴顺着突兀的山势蜿蜒而上,通往南庵。

这条道名为“升仙道”。

北边的药王大殿所在是显化台,南庵所在叫做升仙台,故名。

耀县人民说“先有南庵,后有北洞”,药王山在南北朝时即为佛教丛林,唐代宝云寺、昭阳庵,均在今齐天台及升仙台附近。

孙思邈在这里“称疾还山”,后来相传在这里去世,北宋时期在此修建孙真人祠和静应庙,后来经过不断地重建与翻修。

进了南庵大门,左侧是新修建的广场,矗立在高台之上的就是孙思邈雕像,高14.1米也是纪念孙思邈的年岁,塑像神情和静慈祥,俯视家乡土地。

古柏

南庵的魁星楼,楼基为条石砌垒下有卷洞的山门。

相传昔时唐太宗从这一洞门上山拜访过孙思邈,因称之为太宗御道,不过现在这条道已经废弃,早年间这条道下面是水泥厂,现在厂子迁走了。

这里有一棵穿檐柏,每次我到这里,就想是先有柏还是先有楼,柏树和楼和谐相处,颇耐人寻思。

南庵中院七间殿西端有一药王手植柏,这是山上最粗的古柏也被叫作“正义树”,有个故事:

1917年,绥远省包头军阀卢占魁想要用它来做自己的棺木,砍伐古柏时,原本风和日丽的天空忽然风雨大作,柏枝“嘎吱”作响,树身扭转,众人惊呼药王爷显灵,卢占魁一行吓得赶紧跑路。

旁边就是南庵碑廊,不同于北洞的碑林,南庵30余通古碑都是药王山上的,《耀州华原县孙真人祠记》《感德军五台山唱和诗》《宋徽宗书褚慧诗跋》等碑记载了药王山的历史。

金殿与元殿

这里也有一通“龟蛇”二字碑,下来值得驻足的就是著名的“金殿”“元殿”了。

陈列在金殿外面的是石椁,看着有些吓人。

金殿不是金子做的,宋朝的时候这里属于金朝,故名。

始建于1059年的金殿,是药王山现存最古老的建筑,里面陈列着一具唐代石棺。

唐棺出土于1984年,传说昭阳公主曾在此出家并圆寂,所以这具石棺疑为昭阳公主棺。

元殿最有著名的就是两幅《四帝二后朝元图》壁画,是陕西现存保存年代最早的道教宫观壁画。

这组道教题材壁画,一共画了93位人物,基本是真人大小,“四帝二后”人物主次分明、神态各异,历经数百年,仍然颜色鲜艳,令人赞叹。

药王千古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铜川耀县的药王山不大,但是能冠以“中国”二字,却是实至名归。

现在景区大门外,有新修建的孙思邈纪念馆,免费参观。

这里设计讲究,展览药王孙思邈的生平事迹、医药著作、学术贡献及我国中医药文化发展历程等。

一个人能被千百年后的人记住,一定是有原因的。

孙思邈,从一个凡人变成一个神圣,这里面的原因可能就在他写的《备急千金要方》里:

凡大医治病,必当安神定志,无欲无求,先发大慈恻隐之心,誓愿普救含灵之苦。

若有疾厄来求救者,不得问其贵贱贫富,长幼妍媸,怨亲善友,华夷愚智,普同一等,皆如至亲之想,亦不得瞻前顾后,自虑吉凶,护惜身命。

见彼苦恼,若己有之,深心凄怆,勿避险巇、昼夜、寒暑、饥渴、疲劳,一心赴救,无作功夫形迹之心。

如此可为苍生大医,反此则是含灵巨贼……

这就是著名的《大医精诚》。

斯人已逝,药王千古!

作者:云水终南

信步荒野,访路探幽,乡俗俚语,负暄问道。

走向山林乡野,探索身边美景,感受民情风俗。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