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微信

苏权科 数字大桥建设后

时间:22:08:04作者:admin分类:时刻浏览:19评论:0

文/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陈泽云 实习生 王仪图/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汤铭明

“经过十几年的努力,港珠澳大桥终于建成了。

在物理大桥的基础上,我们的数字大桥将于年底建成。

我建议依托港珠澳大桥,打造一座国家级桥梁博物馆。

”今年全国两会,全国政协委员、港珠澳大桥管理局总工程师苏权科带来了一份《关于进一步挖掘港珠澳大桥历史文化、科技、体育、旅游价值,发挥大湾区纽带作用的提案》。

年底基本建成数字大桥

“今年是我本届履职的最后一年。

前面4年的履职经历既忙碌又愉快,我的履职热情也越来越高涨。

”作为港珠澳大桥的总工程师,19年来,苏权科长期奋战在基建一线,深知数字化对于基础设施安全的重要性。

去年两会期间,苏权科建议,要以科技协同创新,推动发展大湾区交通新基建。

“通过三维建模和运维业务映射建成数字化大桥,让物理世界的每一个小构件,在数字世界中都有对应。

”苏权科指出,可以在虚拟的大桥上进行检测、处理、评估甚至展开维修方案,进行交通事件应急处置演练,进而保障交通设施的安全和服务水平,延长大桥寿命。

自2018年港珠澳大桥通车以后,苏权科就带着团队投入到“数字大桥”的建设中。

“港珠澳大桥智能化运维技术集成应用”项目被列入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综合交通运输与智能交通”重点专项,预计“数字大桥”将在2022年底基本建成。

文化大桥促进融合发展

“要管好用好大桥,为大湾区建设发挥重要作用。

”今年,苏权科带来了一份《关于进一步挖掘港珠澳大桥历史文化、科技、体育、旅游价值,发挥大湾区纽带作用的提案》。

他介绍,目前,国内已建有国家航空博物馆、国家铁道博物馆、国家航海博物馆等,尚未建设国家级的桥梁博物馆。

各地虽零散建有几座小型桥梁展览馆,但其影响力有限。

建设一座全面展示中国桥梁历史、文化、技术发展和现代建设成就,展示桥梁人精神风貌的国家级桥梁博物馆,意义重大。

来源 | 羊城晚报·羊城派

责编 | 陈婉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