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微信

紫荆树 二缝线不等长

时间:22:04:38作者:admin分类:实践浏览:15评论:0

紫荆属是豆科云实亚科下的一个属,原产于温带或暖温带地区。

截止到目前,属内已明确的种类有8个,其中,分布于欧洲的有1个,分布于北美的有2个,分布于我国的有5个。

我国是紫荆属植物的集中分布区域,紫荆在国内主要分布于东南部,北至河北,南至广东、广西,西至云南、四川,西北至陕西,东至浙江、江苏和山东等省区。

紫荆属植物多为小型落叶乔木或大灌木,英文名redbud,译为“红芽”。

紫荆属拉丁名为Cercis,源自希腊语单词κερκ,意为“织布的梭子”,由古希腊哲学家、自然科学家泰奥弗拉斯托斯(约公元前372~约前287)最早应用在南欧紫荆(Cercis siliquastrum)中。

南欧紫荆为紫荆属的模式种。

考古学家发现了形成于始新世(约距今5300万年~距今3650万年)的紫荆化石,表明了紫荆属植物已在地球上生长了几千万年,是一种古老植物。

一、分布于欧洲的1种紫荆

南欧紫荆/ Cercis siliquastrum

南欧紫荆原产于欧洲南部和亚洲西南部,灌木或小乔木,树高可达6~10米,分布在伊比利亚、法国南部、意大利、保加利亚、希腊和小亚细亚等地区,树高较矮,树冠顶部较宽且开展,树枝伸展。

叶片较大,心形,宽大于长,叶表呈亮的深绿色,叶背呈浅的蓝绿色。

早春开花,花量大,品红色,在枝干上先叶开放,花色呈深粉色至紫粉色。

花中含有一种令人愉快的酸性刺激物质,常被混进沙拉中,或制成油炸馅饼食用。

这一树种常在十六至十七世纪的《草药志》中出现。

果实为豆荚,棕色,长5~10厘米。

该树种在阳光充足或半遮阴的环境下均可栽植。

南欧紫荆又称“犹大树”(The Judas tree),据说就是加略人犹大背叛基督后上吊自杀的那棵树。

不过这个树种名和传说很可能来源于另外一个树种,即“朱迪亚之树”(Judea's tree),这是一个在以色列和巴勒斯坦地区较常见的树种。

南欧紫荆有一个变种:Cercis siliquastrumvar.hebecarpa,称作毛果紫荆。

二、分布于北美的2种紫荆

1、加拿大紫荆 / Cercis canadensis

原产于北美东部,又称东部紫荆,为大型落叶灌木或小乔木,是俄克拉荷马州的州树。

树高可达6~9米,冠幅可达8~10米,树冠呈花瓶状或圆形。

树干通常较短且弯曲,树枝常平展。

树皮颜色深沉,幼龄期光滑,后期生有鳞片和明显的脊,有时布有褐色斑点。

小枝细长,呈之字形,最初为有光泽的棕色,后期变暗,颜色近于黑色,有浅色皮孔。

冬芽很小,圆形,颜色从深红色到栗褐色。

叶互生,心形,全缘,长宽均为7~12厘米,薄,纸质,基部心形或截形,完全生长后变得光滑,上面深绿色,下面浅绿色,秋天变成明亮的黄色。

叶柄纤细,圆柱状,基部扩大,托叶早落。

花色艳丽,浅到深品红色,长1.5厘米,春至初夏在裸茎或树干上成簇出现。

花萼深红色,钟状,花冠乳白色,花瓣5枚,粉红色或玫瑰色。

果实扁平,稍具柄,干燥,褐色,豌豆状荚,长5~10厘米,含有长6毫米的扁椭圆形种子,棕色。

果期8~10月。

在北半球阳光充足的环境下生长良好,但在夏季炎热地区最好能部分遮阴。

较耐寒。

对土壤的适应能力强,能适应沙质或碱性土壤,最适宜的土壤类型是轻质、肥沃、湿润的土壤。

自然界中的加拿大紫荆从河岸到干涸的山脊均有分布,自然栖息地变化较大,范围较广,显示出其较强的适应性。

不过加拿大紫荆的寿命较短,通常不超过30年,且抗病性较弱,因此最好不要广泛用作行道树,但在商业和住宅景观中可广泛应用。

加拿大紫荆有两个变种:

①墨西哥紫荆 / Cercis canadensisvar.mexicana

②德克萨斯紫荆 / Cercis canadensisvar.texensis

2、西部紫荆 / Cercis occidentalis

原产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故又称加利福尼亚紫荆,也称西洋紫荆。

小乔木或灌木,树高和冠幅均可达4.5~6米。

该树种遍布美国西南部,主要分布在丘陵地区。

每年三到五月盛开粉色至紫色的小花,色彩艳丽,在枝条上簇状生长,花期长达3周左右。

树枝较细,呈亮棕色;叶心形,顶端较加拿大紫荆更圆,早期呈浅绿色,后期变暗,夏季叶片呈现出漂亮的蓝绿色。

在海拔较高处栽植的西部紫荆,随天气变冷,叶片会变成金色或红色。

果实为荚果,褐色,薄且干,长约7厘米。

西部紫荆可生长为多茎灌木或单干乔木。

耐旱性很强。

加利福尼亚土著人用西部紫荆的枝条编织篮子,还通过对灌木的修剪来促进新枝的生长,并利用树皮制成的淡红色染料为成品篮子上色。

西部紫荆常作为观赏植物栽培,广泛用于公园、花园园景树或街道行道树。

三、分布于中国的5种紫荆

1、紫荆 / Cercis chinensis

原产于中国,也称中国紫荆。

丛生或单生灌木,高2~5米,树皮和小枝灰白色。

叶纸质,近圆形或三角状圆形,先端急尖,基部浅至深心形,两面通常无毛,嫩叶绿色,仅叶柄略带紫色。

花紫红色或粉红色,2~10余朵成束,簇生于老枝和主干上,尤以主干上花束较多,越到上部幼嫩枝条花越少,通常先于叶开放,但嫩枝或幼株上的花则与叶同时开放。

荚果扁狭长形,绿色,先端急尖或短渐尖,基部长渐尖,两侧缝线对称或近对称;种子2~6颗,阔长圆形,黑褐色,光亮。

花期3~4月;果期8~10月。

紫荆树皮可入药,有清热解毒,活血行气,消肿止痛之功效,可治产后血气痛、疗疮肿毒、喉痹;花可治风湿筋骨痛。

紫荆产自我国东南部,北至河北,南至广东、广西,西至云南、四川,西北至陕西,东至浙江、江苏和山东等省区。

为一常见的栽培植物,多植于庭园、屋旁、寺街边,少数生于密林或石灰岩地区。

模式标本采自北京(栽培植物)。

紫荆还有两个变型,分别是白花紫荆和短毛紫荆,前者花白色,产自江苏和上海;后者幼枝、叶柄以及叶下面沿脉上均被短柔毛,产江苏、浙江、安徽、湖北、贵州和云南。

2、湖北紫荆 / Cercis glabra

原产于中国,也称巨紫荆、云南紫荆、箩筐树或乌桑树。

乔木,树高可达6~16(~30)米,树皮和小枝灰黑色。

叶较大,厚纸质或近革质,心脏形或三角状圆形,长5-12厘米,宽4.5-11.5厘米,先端钝或急尖,基部浅心形至深心形,幼叶常呈紫红色,成长后绿色,上面光亮,下面无毛或基部脉腋间常有簇生柔毛;基脉(5-)7条;叶柄长2-4.5厘米。

总状花序短,总轴长0.5-1厘米,有花数至十余朵;花淡粉色或粉红色,先于叶或与叶同时开放,稍大,长1.3-1.5厘米,花梗细长,长1-2.3厘米。

荚果狭长圆形,紫红色,长9-14厘米,少数短于9厘米,宽1.2-1.5厘米,翅宽约 2毫米,先端渐尖,基部圆钝,背缝稍长,向外弯拱,少数基部渐尖而缝线等长;果颈长2-3毫米;种子1-8颗,近圆形,扁,长6-7毫米,宽5-6毫米。

花期3-4月;果期9-11月。

产湖北西部至西北部、河南西南部、陕西西南部至东南部、四川东北部至东南部、云南、贵州、广西北部、广东北部、湖南、浙江、安徽等省区。

生于海拔600-1900米的山地疏林或密林中;山谷、路边或岩石上。

3、黄山紫荆 /Cercis chingii

原产于中国,也称秦氏紫荆或浙皖紫荆,为我国特有植物。

丛生灌木,树高可达2~4米;主干和分枝常呈披散状;小枝初期灰白色,干后呈黑褐色,有多而密的小皮孔,嫩时被棕色短柔毛。

叶近革质,卵圆形或肾形,先端急尖,基部心形或截平,干后下面常呈棕色,且基部脉腋间或沿主脉上常被短柔毛,主脉5条,下面凸起;叶柄长1.5~3厘米,两端微膨大。

花常先叶开放,数朵簇生于老枝上,淡紫红色,后渐变为白色;花萼长约6毫米;花瓣长约1厘米。

荚果厚革质,无翅和果颈,喙粗大,坚硬,二瓣裂,果瓣常扭曲;种子3~6颗,嵌入一厚而微白(干后呈棕褐色)之海绵状组织内。

花期2~3月;果期9~10月。

黄山紫荆生于低海拔山地的疏林灌丛、路旁或栽培于庭园中,我国仅浙江、安徽、广东北部和湖南等地有分布记栽。

本种模式标本采自安徽。

黄山紫荆与紫荆较为近似,可通过荚果进行辨识,前者荚果薄,通常不开裂,后者荚果厚而坚硬,开裂。

黄山紫荆已发现了一个新的变型,即白花黄山紫荆(Cercis chingii f.albiflor),该变型与原变型的主要区别在于花冠为白色。

4、广西紫荆 / Cercis chuniana

原产于中国,也称陈氏紫荆或岭南紫荆。

乔木,树高可达6~27米,胸径可达20厘米左右;树皮灰色;当年生小枝红色,干后呈红褐色,有多而密的小皮孔。

叶纸质,菱状卵形,长5~9厘米,宽3~5厘米,先端长渐尖,基部钝三角形,两侧不对称,两面常被白粉,尤以上面较多,下面基部脉腋间常有少数短柔毛;叶柄细小,长约1厘米或以上,两端稍膨大。

总状花序,有花数至十余朵;花梗纤细。

荚果紫红色,干后呈红褐色,狭长圆形,极压扁,两端略尖,先端具2~3毫米长的细尖喙;翅较狭,宽不及1毫米;果梗长1~1.5厘米;种子2~5颗,阔卵圆形,压扁,黑褐色,表面光滑。

果期9~11月。

广西紫荆产于广西东北部至贵州东南部、广东北部至湖南东南部和江西西南部,生于海拔600~1900米的山谷、溪边疏林或密林中,性喜光,耐半阴,喜温暖湿润气候,具有较好的耐涝性。

模式标本采自广西罗城北部与贵州交界处。

5、垂丝紫荆 / Cercis racemosa

原产于中国。

乔木,高8~15米,叶阔卵圆形,长6~12.5厘米,宽6.5~10.5厘米,先端急尖而呈一长约1厘米的短尖头,基部截形或浅心形,上面无毛,下面被短柔毛,尤以主脉上被毛较多,主脉5条,于下面凸起;叶柄较粗壮,长2~3.5厘米,无毛。

总状花序单生,下垂,长2~10厘米,花先开或与叶同时开放,具纤细、长约1厘米的花梗;花瓣玫瑰红色,旗瓣具深红色斑点;雄蕊内藏,花丝基部被毛。

荚果长圆形,稍弯拱,长5~10厘米,宽1.2~1.8厘米,扁平,先端急尖并有一长约5毫米的细喙,基部渐狭;果颈长约4毫米,果梗细;种子2~9颗,扁平。

花期5月;果期10月。

垂丝紫荆产于湖北西部、四川东部和贵州西部至云南东北部。

生于海拔1000~1800米的山地密林中,路旁或村落附近。

模式标本采自四川巫山。

垂丝紫荆是优良的观赏植物,其花呈下垂的10厘米总状花序,这一特点在属中是罕见的。

树皮纤维质韧,可制人造棉和麻类代用品。

紫荆属中有些植物尚未能确定其分类地位,如阿富汗紫荆(Cercis griffithii)、格鲁吉亚紫荆(Cercis georgiana)等,不少文献对紫荆的分类也都存在一些重复或错误,当下国内对多个紫荆属植物的研究仍处于较为浅层甚至空白的阶段。

厘清紫荆属植物的种、变种和品种,深入研究这一植物类群的特征特性,开发丰富多样的园林苗木产品及附属品,对这一树种的产业化发展至关重要。

紫荆属植物虽然只有8个树种,却涵盖了大乔木、中小乔木和大小灌木等多种类型,可以塑造不同的园林层次,形成群落上、中、下互为结构、物种相互独立而各自具有其生态位的完整的人工植物群落。

此外,紫荆属还拥有几十个花色繁多、叶色丰富、树形多样的园艺品种。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