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微信

碧云寺 封在塔基正中的券洞里

时间:21:08:34作者:admin分类:事物浏览:18评论:0

北京香山碧云寺是一座建于元代的寺院,后经明清两个朝代整修扩建,至今已有六百多年的历史。

1925年,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在京逝世后 ,孙中山的灵柩曾经存放在寺院的后殿中,因而后殿后改为中山堂,由此,香山碧云寺开始名振海外。

碧云寺中轴线上共有六进大院,有山门两座。

第一道山门前有一对明代的石狮子,狮子雄踞在雕刻精细的底座上,威武霸气。

殿内原有两座护法金刚力士像,是明代的泥塑精品,不幸于文革期间损毁无存。

山门殿(三门殿)是碧云寺的第二道山门,三个门洞中门为“空门”,左门称“无相门”,右门称“无作门”(左右两门貌似窗啊)。

殿内置啍哈二将守门,张嘴的是“哈”将军,闭嘴的是“哼”将军,系1992年重塑的。

碧云寺的天王殿实际上是弥勒殿,殿内供奉一尊明代的弥勒佛青铜坐像,佛像高2.5米,大肚便便,笑口常开。

殿内原有四大天王泥塑在北洋军阀时期即毁无存,唯有山墙上的泥质壁塑是明代的遗存。

弥勒殿的后面便是大雄宝殿了,门上的匾额并不是大雄宝殿,而是乾隆御题的“能仁寂照”。

“能仁”是如来佛的另一个译称,“寂照”也是普照之意,匾额的意思是说这里就是如来的大殿。

原来殿中供奉的如来佛等神像,都在文革中焚毁无存。

现供奉的释迦牟尼坐像和文殊、普贤菩萨都是后来重塑的。

这是座御碑亭是八角重檐的黄色琉璃瓦亭,装饰豪华,比较少见,一看就是皇家建筑。

亭内立有乾隆皇帝的御碑《御制重修碧云寺碑文》,碑上刻有乾隆御笔记载重修碧云寺若干情况说明的碑文。

御碑亭后面为菩萨殿,是一座的明代建筑,门匾“静养三车(没弄明白含义,有明白的朋友欢迎在下面留言中讨论。

)”是乾隆御笔。

殿内原供奉的神像已毁,如今殿内供奉五尊菩萨,均为上世纪末重塑的。

正中为观音,左文殊和大势至,右为普贤和地藏菩萨。

门前左右有两座石碑,也是乾隆的御碑。

此图源于网络,如侵权请告知即删。

菩萨殿的后面便是“孙中山纪念堂”,1925年孙中山在北京逝世后,曾将灵柩安放在这里,供全国人民公祭。

直到1929年南京中山陵建成,才将灵柩移至南京中山陵安葬。

因前苏联赠送的玻璃盖钢棺到的晚了,没能用上,就一直放在这里展示。

同时展出的还有孙中山的手迹等。

碧云寺最后一个院落便是塔院,这里原是明朝宦官魏忠贤为自己建的墓地。

清乾隆年间,对碧云寺进行大规模维修和扩建,将魏墓平毁,于1748年修建了金刚宝座塔。

塔院第一座建筑是这座豪华的汉白玉的牌坊,也是塔院的棂星门。

牌坊雕刻精美,祥云吉兽,吉祥图案密佈,据称,如此豪华的棂星门天下独此一座。

牌坊中间刻着金字“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安养道场”。

过棂星门还有一座砖牌坊,修建的稍显粗糙,没见到说明,应该是明代的遗存(有专家猜测是魏墓的墓门)。

这是塔院的最后一道门,从中间的门洞终于见到了金刚宝座塔。

爬了300多级台阶终于到了金刚宝座塔前,据说是仿照五塔寺的金刚宝座塔建的。

塔上建有一座凸字形的罩亭,东向有券洞,罩亭内有佛像和供桌。

在罩亭前左右两边各有一座喇嘛塔,罩亭上面四角也建有四座小塔。

罩亭后面是五座万形佛塔,中间一座稍大些,每座塔都是十三层。

塔身和塔座各处都雕刻吉祥图案和众多佛像,可见当时的雕刻艺求是多么的精湛。

1929年孙中山移灵时,将楠木棺和停灵时的衣冠留在碧云寺,并在券墙上刻有金字“孙中山先生衣冠冢”字样。

罗汉堂是为佛教史上第一次结集而建,碧云寺罗汉堂是我国四座著名罗汉堂(成都宝光寺、苏州西园寺、武汉归园寺和北京碧云寺)中保存最好的一座。

罗汉堂平面显“田”字形,内供养木雕贴金罗汉五百尊,罗汉像高1.5米,其造型独具特色,形态各异。

其中济公和尚雕像小些,端坐在中部房樑之上,另有佛祖和菩萨像共计8尊,总计508尊。

旅行提示碧云寺依山势而建,沿三百多级台阶一路向上,垂直高度上升200多米,因此女士们尽量不穿高跟鞋。

上到最顶端还要原路返回,老年人最好带上登山杖,方便上下台阶。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