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微信

信宜旅游美食 信宜美食~~尚文粉尚文粉是广东

时间:19:24:06作者:admin分类:娱乐浏览:25评论:0

  1. 信宜舌尖上的特色美食

  蕉芋粉是用芭蕉芋制作而成。

  蕉芋粉是广东省茂名市信宜市的特色美食,外观晶莹剔透、洁白如玉,口感软绵爽滑、柔韧劲道,因而被赋予“玉粉”的美名。还具有清热解毒、健脾益胃的功效。

  蕉芋粉还可以制成粉丝或者是淀粉,以及酿酒等。适合夏季食用。

  2. 信宜舌尖上的特色美食有哪些

  信宜有西江柴枪粉,镇隆杨桃鸭,葱油白切鸡等特色小吃。

  信宜市位于广东省西南部,茂名市北部,东与阳春市相接、南与高州市交界,西同广西壮族自治区北流市、容县毗邻,北与罗定市接壤,全市总面积3101.7平方公里,2010年户籍人口140万,多为汉族广府民系。有旅居海外华侨、港澳台同胞53万多人,是广东重点侨乡。

  信宜西江温泉位于北界镇的热水窝村(也称温泉村),是远近闻名的风景名胜区。在这个美景区生产一种美食——柴枪粉。它是大米制品,是美味的小吃品,因其中间大、两头尖形似柴枪而得名(柴枪是信宜人用来挑柴草用的竹木棒)。柴枪粉与其他米粉比较,有其独特的风味:薄、韧,质地幼嫩,有光泽,厚薄均匀,香味可口,食后回味。

  镇隆杨桃鸭是信宜名菜色之一,在粤西地区享负盛名,又酸又甜,又辣又香,吃后令人回味无穷,甚至有人说像初恋的感觉,更有人不辞劳苦从百里外的湛江等地驱车专程前来一尝。镇隆最早做杨桃鸭的是镇隆大众酒家,但至今可以说是百花齐放,杨桃鸭成了镇隆众多酒家的招牌菜。

  葱油白切鸡是一道色香味俱全的名肴,属于粤菜系。色洁白带油黄,具有葱油香味,葱段打花镶边,食时带芥末酱,此菜是广东家乡菜,食之别有风味。葱油白切鸡是最不花心思但又最考究的一道鸡的吃法,但它有足够理由成为信宜市饮食方面的骄傲。

  不用花心思指在制作上是传统的白切鸡。但鸡质地却颇费心血。信宜市大力推广三高农业,其中山地养鸡就是在政府引导下发展的。当地人把养鸡场设在山地上,任由鸡只在山地上挑食沙石、小虫,根本不用喂养含催生剂之类的饲料,由于鸡只鸡爪黄、鸡肉黄、鸡嘴黄,故有美称“三黄鸡”,其肉质鲜美少肥油,因此根本不需要任何配料或制作方法,就可以凭其质量傲视群“鸡”了。

  3. 信宜特色美食30种吃过

  信宜美食~~尚文粉尚文粉是广东省茂名市信宜市东镇街道尚文村的特产。信宜尚文米粉采用手工制作,具有滑嫩、味鲜、爽口和煮不易烂、炒不易碎的特点,广受消费者欢迎。  尚文,是个革命烈士的名字。为了纪念他,广东省信宜市政府将他的家乡改名为尚文村,是东镇街道辖区内的一个村。尚文粉,顾名思义就是尚文村出产的米粉。现在,这种粉丝在已是信宜市区酒楼食肆、大排档的一道特色美食,可煮可炒,味道鲜而不腻,非常受顾客欢迎。  尚文米粉是在上世纪六十年代初开始生产的。当时的大队(相当现在的村委会)为了搞副业,利用近县城的优势,组织一些群众尝试做米粉销售给各大招待所。由于味道好,这种米粉非常畅销,同时由于那时会议多,各招待所都用米粉来接待参加会议的人员,有时一天便可销售上千斤。  尚文米粉的制作程序十分繁锁,前后要经过浸米、磨浆、炊熟、凉干、泡软、铡丝、晒干等生产环节。每道工序都很讲究技术,比如磨浆不够细嫩,炊的粉皮就厚薄不一;铡丝有大小,煮沸吃口感就有别。尚文粉具有滑嫩、味鲜、爽口和煮不易烂、炒不易碎的特点,全程手工制作,这是师傅制作技术高超的结果。  1)选料,磨米浆。选用当地冬季上乘的稻黄谷,精心加工成白米,用适当比例的水,浸泡一小时以后才磨,必须磨两次,第一次粗磨,第二次细磨,磨成米桨备用。  2)蒸。蒸具选用竹子制成的,竹蒸具有方形的和圆形两种,粉皮制作选用方形蒸具,蒸锅要密气受热均匀,蒸粉皮时,首先要把蒸锅中的水烧开,再在蒸具上铺好一块浸泡好的白蒸布,蒸布要铺平紧贴蒸具,刷上食用油,以防粘布,落浆均匀且要薄,用火要猛火,并特别要掌握火候,火候过少不熟透生浆不好吃,火候过多蒸出的粉皮粗糙不够滑嫩。粉皮蒸好后,马上拿出剥落,让其散热,然后用蒸具蒸熟成一张白纸状粉皮。  3)晒。把粉皮放到竹编的竹寮上凉晒至半干,然后折叠成四至五等份,再用两块竹寮夹好凉晒至七成干,趁着粉皮未干,把折叠的粉皮用大闸刀按一定规格切成一圈圈的粉丝,再次用两块竹寮夹好,放在太阳下晒干,把干透的粉丝用竹蔑缠绑成梱。  随着经验不断积累和顾客要求越来越高,信宜尚文粉历经近半个世纪后,品质更佳,不但登大雅之堂,还成了送礼佳品,不少人都慕名前来购买,连不少归国华侨食过之后,即使是要漂洋过海也要带些走。尚文米粉以味道鲜美而名扬远近。

  4. 信宜特产美食

  高州盐焗鸡、信宜鲜凉粉、善莲蓬、信宜食惯嘴粉皮、化州隔水蒸鸡、化州拖罗饼、信宜豆饼、簸箕炊

  5. 信宜舌尖上的特色美食照片

  回到家乡几天了都忙和亲朋戚友见面,每天都是吃、吃、吃,不停地吃!带着几个广州朋友跑了几处吃些地道的信宜美食,上个PP让大家流流口水吧!   信宜捞粉,可以说是信宜人的早餐呀!每天早上这间店里都挤满客人,本来有外卖的(这个外卖是指人到店里才卖,不外送),有时做不及了连外卖都没有了;猪杂粥很清甜,料又多,LG每次回去必点的。一碟捞粉2.5元,一份猪杂粥5元。

  6. 信宜舌尖上的特色美食是什么

  答:来历 食惯嘴粉皮是广东信宜市民间一道传统美食,远近驰名。食惯嘴是信宜市池垌镇一条小村庄名,在207国道边,为市区至池垌镇中段,距市区约4公里。

  相传清朝同治年间(1862~1874)池洞镇一户姓谢的农民,在村里大道旁边开办小食店,以经营粉皮为主。为了使自己的粉皮具有独特风味,他苦心钻研,经过数年多次试验摸索,终于制成了一种与众不同的粉皮,以其嫩滑,软韧吸引八方食客。

  一位旅居马来亚侨胞,回到阔别40多年的故乡,记起儿时吃过河粉,便找到该店一吃为快,他说:可能是食惯嘴了,还是家乡的粉皮好吃!

  店主听了突然得到启示,他正想为自己的小店起名,就以“食惯嘴”作小店名了,由于粉佳店名有特点,小店生意越做越红火。久而久之连这条村都叫食惯嘴村了。谢老伯把自己的制作技巧传给子孙和其他村民,从此“食惯嘴”家家开店,代代相传。现在这里沿路己有10多家粉店,专做“食惯嘴”粉皮,除了自己开餐店销售外,还供应市区各宾馆酒家,并且到市区、茂名市、广州市等地开店,让更多的人品尝。吃了又来,习以为惯,谓之食惯嘴。

  7. 信宜风味小食

  信宜西江温泉位于北界镇的热水窝村(也称温泉村),是远近闻名的风景名胜区。在这个美景区生产一种美食——柴枪粉。它是大米制品,是美味的小吃品,因其中间大、两头尖形似柴枪而得名(柴枪是信宜人用来挑柴草用的竹木棒)。柴枪粉与其他米粉比较,有其独特的风味:薄、韧,质地幼嫩,有光泽,厚薄均匀,香味可口,食后回味。

  柴枪粉主要产于温泉村,历史悠久,始于清乾隆三十年(1765年)。新中国成立前,该村几十户人家,大部分都制作柴枪粉。成品主要运往东镇、镇隆、北界等集市销售。专业户陈志光现已70多岁,从他祖父开始,几代人都以制作柴枪粉为主。到他当家时,每天加工大米20多斤,从傍晚开始至次日凌晨才能制作完成,天亮后即挑往集市出售。以优质美味取胜,产品十分畅销。

  柴枪粉制作工艺精细,选用优质大米,磨成幼嫩米浆,盛于器皿如镜子光泽。蒸制时火候要适度,时间不够则糊,时间长了则鼓气泡。1斤大米可制成30块,平均17克大米制成一块,体积轻巧,每块长20厘米,厚0.5厘米,大小规格一致。柴枪粉的佐料十分讲究,用花生油、沙姜、蒜米、丁香、川椒、韭菜……多种香料混合,以微火熬制几个钟头而成,斟下粉面成珠状。普通成品以韭菜、芝麻作馅料,精制品则加肉粒、豆饼粒、云耳丝、蛋丝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