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微信

花灯图片 超市卖的蓝莓那么贵

时间:19:34:11作者:admin分类:娱乐浏览:11评论:0

本文转自:中科院之声

编者按:从深海到高山、从沙漠到雨林,地球的每一处都有植物的印记。

岁月流变、气候变迁、地质运动、生境更迭,植物历久弥新、在不断演化中保持着多样化的世界。

中科院之声与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园联合开设“花花万物”,在这里,我们关注植物的生存、竞争、繁衍、死亡,展示自然界的奇特多姿,解读生物的万千气象,探索神奇的生命秘境,致敬这无声无息又蓬勃多姿的世界。

元宵节是我国主要的传统节日,也叫元夕、元夜,也称上元节,因为这是新年第一个月圆夜。

元宵节始于2000多年前的秦朝,汉文帝时下令将正月十五定为元宵节。

吃元宵、赏花灯、猜灯谜、舞龙、舞狮子等是元宵节的几项重要民间习俗。

那么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数数大自然里的“花灯”吧!

红萼苘麻

红萼苘麻的花(摄影:姜正旺)

红萼苘麻最引人注目的就是它正红色膨大的花萼。

这鼓绷绷的花萼真像吊着的红灯笼。

“红灯笼”下边黄色部分是花瓣,像灯笼的装饰花边。

长长的花蕊往下伸出,像极了灯笼的流苏。

红萼苘麻来自苘麻属植物家族。

红萼苘麻虽名中带“苘麻”,但和苘麻是两种完全不同的植物。

红萼苘麻具有较高的观赏性,而苘麻最特别的要数其表皮纤维的实用性。

苘麻的花(图片来源:中国植物图像数据库)

苘麻在我国有约2600年的利用和种植历史。

苘麻虽为麻,但相对于其它麻类而言,因为它们的木质素含量较高,影响了编织物的柔软程度和纺织性能,所以不太适合作衣服原料。

但苘麻的茎皮纤维耐盐、耐水浸,常被用作船舶和养殖海带用绳索的原料,也可以用来编织麻袋、搓绳索、编麻鞋等。

在古代的黄河治理工程中,因其可用于制作绳索的性能、广泛的地域分布以及低廉的价格,使其成为了重要的治河材料。

灯笼树

每年的5月,要是你在山野间看到一串串的“小灯笼”在青翠的绿叶间全部挂出来,那便是灯笼树了。

灯笼树的花冠是一个极为标致的灯笼形状,这灯笼的开口处浅裂成5瓣左右,开口处花冠的颜色最为深红,这种肉红的色彩会向上形成纵向的脉纹,一直向花冠中上部延伸,这让这朵精致的小花看起来很像一簇簇红润晶莹的中国灯笼。

灯笼树资源丰富,分布于安徽、浙江、江西、福建、湖北、湖南、广西、四川、贵州、云南等省区海拔900-3600m的山坡疏林中,是中国亚热带特色植被类型-山顶矮林的代表植物。

灯笼树(图片来源:中国植物图像数据库)

灯笼树来自杜鹃花科吊钟花属,该属的许多植物都具有极高的观赏性。

该属植物在我国有12种,根据花序和果梗的不同形态可划分为三大类:一类如吊钟花,多个小铃铛模样的小花构成了一个伞房花序,花序轴很短,在总花梗顶端生出许多朵花梗近等长的小花;另一类则如灯笼树,在一个不分枝的花序轴上,生出许多朵有着非常纤细的长花梗的小花,这些小花几朵一组,共同构成了一个伞形花序状的总状花序;还有一类如单花吊钟花。

吊钟花(图片来源:中国植物图像数据库)

灯笼树(图片来源:中国植物图像数据库)

单花吊钟花(图片来源:中国植物图像数据库)

苹婆

花儿犹如成串的浅红色小灯笼,又如镂空雕刻的象牙球,微风拂过,花儿如雪般飘落,别有一番韵味,它便是苹婆树。

苹婆花(图片来源:中国植物图像数据库)

苹婆是一种观赏性强且实用的植物。

苹婆叶形宽大,枝叶繁茂,常被用来包裹粽子。

除此之外,用水煮熟后的苹婆种仁,剥去黑色“眼睛”的外种皮,可获得一枚质软而色白的“小鸟蛋”,不仅看上去精致美观,品尝起来味道香且微甜,甚至与板栗有点相似。

苹婆果实(图片来自网络)

假苹婆的花(图片来源:中国植物图像数据库)

苹婆也有真假之分。

辨别“真假”苹婆的主要方法除了看果实和叶子,最简单的方法是看花。

假苹婆的花为淡红色,五角星形,更符合大家新种对“花”形状的定义。

蓝莓

你可能想象不到,如此精致且令人怜爱的花朵来自蓝莓家族。

蓝莓实际上是好几种越橘属植物浆果的统称。

因其富含多种花青素、维生素和矿物质等,深受广大消费者喜爱。

越橘属植物大多果实呈蓝黑色或深红色浆果。

该属植物在全世界约有450钟,我国约有91种野生越橘属资源,主要分布在东北寒温带和西南亚热带的天然林中。

这些结出可口浆果的植物有许多共同点,但最重要的是他们都会开出白色到粉色的灯笼状花朵。

越橘属植物笃斯越橘的花(图片来源:中国植物图像数据库)

越橘的花(图片来源:中国植物图像数据库)

早在20世纪50年代,我国东北出产的笃斯越橘就被用来造酒。

目前我国市场上的蓝莓产品主要有果酒、果汁、果脯、酵素、乳制品等,除此之外,蓝莓也因其含有大量的花色苷、黄酮、酚酸等,被用于化妆品中。

栀子

你可能听过“栀子花开”的歌曲,见过栀子花纯洁无瑕的模样,闻过它清芬的花香,但你不一定知道,栀子有着灯笼状的果实,这果实还来头不小呢。

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详细记载了栀子的果实形态:“卮,酒器也。

栀子象之,故名。

俗作栀。

栀子......入夏开花,大如酒杯,白瓣黄蕊。

随即结实,薄皮细子有须,霜后收之”。

栀子果(摄影:张莉俊)

中国古代很早就发现栀子可用来染色。

东汉时期的《汉官仪》记有“染园出卮茜,供染御服”,可见栀子同茜草一样是广泛使用的一种染料。

栀子的果实是我国古代种植最广泛、运用最多的黄色染料。

早在秦汉时期,栀子果便是帝王专用服饰染料之一,栀子染在中国传统染色中占有重要地位。

栀子果实成熟时呈黄红色,主要成分是藏花素、藏红花酸、栀子黄素等。

水煎其果实便可直接得到黄色液体,这种液体既是常用的天然纺织染料,又是天然食用色素。

染出的黄色明亮、柔和,带有阵阵清香。

栀子染液(左);栀子染色棉纱布(右)(图片均来自网络)

参考文献:

1. 苘麻在明清黄河治理中的使用及其影响.李德楠.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

2. 吊钟花属灯笼树复合体分子谱系地理学研究.邱琦.江西农业大学.

3. ,其实是因为……不好吃?飘飘.果壳网.

4. 我国蓝莓种质资源利用研究进展.何科佳等.湖南农业科学(2013).

5. 浅析古代传统染色技艺“栀子染”的发展演变.李俊蓉.纺织报告(2020).

6. “栀子花开”,最早是凭什么出道的?.含笑.果壳网.

来源: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园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