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微信

自私的基因 甚至更多的孩子

时间:19:16:38作者:admin分类:时刻浏览:23评论:0

大家好,我是长叶草,今天给大家分享的这本书是英国皇家科学院院士道金斯的经典作品《自私的基因》。

01本书介绍

今天我们要分享的这本书叫《自私的基因》,这本书是英国皇家科学院院士——理查德?道金斯在47年前,也就是1976年出版的一本科普类著作。

截止目前为止,在全球累计销量超过100万册,被译成20多种文字,成为20世纪100个“经典名著”之一。

这本书也特别好读,用作者自己的话讲就是,“你可以把它当作科幻小说来读”。

读完这本书,我的感受是简明通俗、妙趣横生,作者通过通俗的语言向我们普通读者传递了关于基因复制、变异和淘汰这简单的三种机制的科普知识。

中国科幻界的泰斗——刘慈欣曾这样评价这本书,“《自私的基因》最大的特点就是冷,比冷静更冷的冷。

它不动声色地揭示了生命的本质,尽管这种结论不一定正确,却告诉了我们另一种可能:生命和人生以及世界与文明的最终目的,可能是我们根本想不到的东西。

02作者简介

这本书的作者理查德?道金斯,1941年生于肯尼亚的内罗毕市。

他的父亲因二战时期效命于英王非洲步枪团而驻扎于此。

1949年,8岁的道金斯随父母迁回英国。

道金斯的父母对自然科学有浓厚兴趣,这也深深影响了年幼的道金斯。

9岁时他就曾怀疑上帝的存在,而青年时期的他发现演化论用来解释生命的复杂性更为合理,因此正式成为一名无神论者。

道金斯1962年获得牛津大学的动物学学士,1966年还分别获得了牛津大学文学硕士、哲学博士以及科学博士。

毕业后他成为了美国伯克利加州大学的助理教授,1970年又任牛津大学的讲师。

6年后,出版了他的这本成名著作《自私的基因》。

此后他又出版多部科普著作,2001年被评选为英国皇家科学院院士,被人们称为“继19世纪博物学家托马斯?赫胥黎之后,第二个被称为‘达尔文的斗犬’的学者”。

2005年英国杂志《前景》会同美国杂志《外交政策》通过网络调查,将道金斯评选为“在世的全球100名最有影响力的公共知识分子”之一。

03本书主要内容

接下来,大家可以跟着长叶草一起,看一下这本书的主要内容:

小时候我们很多人都问过父母一个问题——我们是从来里来的?

从垃圾堆里捡来的?用河里的小蝌蚪孵出来的?

总之,父母给我们充满童趣的答案。

尽管如此,这些答案仍没能阻止孩子们对生命的好奇,在人群中仍然有很多人用一生的时间在探索研究着“从哪里来,到哪里去?”等生命科学的问题。

这本书,道金斯用生物学的角度,用充满想象的描述回答了这些问题。

一开篇,作者就提出一个大胆观点:人生来就是自私的,任何生物,包括我们自己,都只是一部求生的机器。

他经过多年研究,经过无数次的尝试,他发现生物进化的最小单元是基因。

我们人类和所有生命的物质都一样,都是受基因控制的,所有的生物体其实只是基因生存的工具而已。

基因会通过自己的方式控制我们,让我们成为它最好的复制的载体。

通过这样的一代传一代方式,复制、变异、淘汰基因。

这就是自私的基因的全过程。

作者还通过研究发现,最能够反映基因自私的人类关系是亲缘关系和两性关系。

1、亲缘关系

在一段亲缘关系里,所有的父母都会是最爱自己子女的人。

但作者从基因角度上解释,父母的这种行为根本不能说是“爱”,而是基因为了繁衍自己作出的复制计划,毕竟每个孩子身上都各有父母50%的基因。

如果家里有2个,父母能够给到孩子的爱自然就会受限。

这个时候基因就会“帮助”父母做出选择。

即基因一定会选择更有利长久传播自己的策略,这也就是为什么大部分的父母会更加疼爱最小孩子的真正原因。

2、两性关系

两性关系实际上就是两性繁衍。

两个陌生的基因相互遇见,都试图争取更可能多得留下自己的基因的机会,所以两性之间的交配更多是互惠互利。

无论是雄性还是雌性,都希望自己的基因能够繁衍下去,所以他们都希望和更多的异性交配生子。

只是雌性的繁衍成本要比雄性高很多,因为胎儿在雌性的体内孕育都需要一个相对较长的周期,胎儿既需要营养,又需要安稳的环境。

而雄性的繁衍成本则非常低。

这也是为什么雌性和雄性都会在交配前进行等价交换。

比如很多鸟类,雌鸟一定会让雄鸟为将来出生的孩子筑巢和觅食。

因为对于雌性来说,雄性很有可能在生下孩子后就会离开,去和更多的其他雌鸟进行交配。

所以雌性就需要雄性在交配前为自己提供足够的食物品和生活保障,用来保证未来生完孩子后的生活。

当然,人类也是如此,如果一个男性要和一个女性结婚,两个人都会对未来的付出做出判断。

这也是一个女性在接受一个男性之前,会让男性在物质上付出很多的主要原因。

比如买房、买车以及支付一大笔彩礼。

当然这也会使很多男性,认为因为婚前已经付出了,于是在女性孕期或哺乳期更容易出轨,去寻找和其他女性进行物种交配的机会。

因为基因没有道德观念,它只有一个目的,就是不断地复制自己,壮大自己的队伍。

是不是有些匪夷所思?不过以上观点,只是站在生物遗传的基础上进行推演得出的科学结论。

作者在本书的最后还提出了一个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基因以外的非自私现象。

3、人类的非自私行为

人类在自私的基因面前,会做出很多自私的行为。

但人类仍然有很多行为与自私基因假说和经验不符。

比如,我们遇到湖里快被淹死的小孩。

很多人会不顾自己的安危跳进湖中去救小孩,有些人甚至会用自己的生命换取孩子的生存机会。

还有人类也会收养跟自己非亲非故的孩子,并且为之付出感情。

人类在两性繁殖上也不再只是只是简单的交配,而是带有个人感情的交往。

雄性在生完孩子抛弃雌性和孩子的比例也比其他动物要低得多。

作者认为人类的这些特征是受文化传播的影响,而不仅仅只是基因传播本身。

他在书里还说,人类虽然是基因的一部生育机器,但还是会通过社会文化对约束自己自私行为,从而做出一些利他的道德行为。

这就是人类社会特有的一种非自私行为。

04最后的话

很多人第一次阅读本书都会产生一种强烈的震撼感。

不过大部分读者在经过反复的思考之后,还是会尊重作者的很多观点。

这些观点到今天仍然能唤起我们对基因、对真相的兴趣与重视。

好了,本期的好书就推荐到这里,这本《自私的基因》,希望今天的分享能够让你喜欢上它,也希望它能够帮你开启看清世界运行的天眼。

[电子资料和图片为网络收集,仅限交流学习,版权归作者和出版社所有。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

一本好书,一生相伴。

如果今天的分享对你有帮助,评论区回复关键字“自私的基因”还能免费领取PDF电子资料,更多好书我们下一期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