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微信

能源强国 优化节能工程

时间:18:39:05作者:admin分类:娱乐浏览:12评论:0

刘平平 北京市科学技术研究院

岳沙沙 中联华瑞天然气有限公司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立足我国能源资源禀赋,坚持先立后破,有计划、分步骤实施碳达峰行动。

面对能源供需格局新变化、国际能源发展新趋势,保障国家能源安全,深入推进能源革命,需进一步从能源供给、能源消费、能源技术、能源体制和国际合作等方面深入探索、先立后破。

推动能源供给革命,建立多元供应体系。

国际能源署10月27日发布的《2022年世界能源展望》报告指出,能源危机令全球能源系统脆弱性和不可持续性凸显,或将推动各国及国际组织采取长期措施加速结构性改革,深刻改变现有能源供应体系。

围绕新能源发展的难点、堵点问题,需要在创新开发利用模式、构建新型电力系统、深化“放管服”改革、支持引导产业健康发展、保障合理空间需求、充分发挥生态环境保护效益、完善财政金融政策等方面完善政策措施,大力倡导形成煤、油、气、核、新能源、可再生能源多轮驱动的能源供应体系。

中国一方面要注重由煤炭为主的能源系统转变为多元驱动的能源供应体系;另一方面要探索由多元供应体系转变为以可再生、可持续能源为主的能源体系。

中国尤其要重点解决新能源“立”的问题,更好发挥新能源在能源保供增供方面的作用,为如期实现碳达峰碳中和奠定坚实的新能源发展基础。

推动能源消费革命,抑制不合理能源消费。

能源消费革命要求科学控制能源消费的总量与结构。

总量控制的本质是提高能源产出效率,使能源消费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更加高效。

结构控制的本质是产业结构调整的内在要求,因此,中国应大力发展优质能源,优化能源消费结构,同时推进产业结构的变迁,最终达到能源高效、节约的社会发展形态。

目前,中国正在大力增加非化石能源、天然气等清洁能源消费比重,培育绿色低碳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把节能指标纳入生态文明、绿色发展等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推动能源消费结构向清洁低碳方面加快转变,建设生态文明社会。

同时,能源革命需要畅通公众参与渠道,汇聚群众智慧,促进能源治理的全民参与、全民监督和全民评价,促进公众绿色消费和绿色生活方式的形成。

开展能源技术革命,带动产业升级。

立足中国能源发展存在的问题,中国要紧跟国际能源技术革命新趋势,以绿色低碳为方向,推动技术创新、产业创新、商业模式创新,并同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等高新技术紧密结合,把能源技术及其关联产业培育成带动中国产业升级的新增长点;建立产学研一体化平台,建设国家级新能源实验室和研发平台,加大基础理论研究投入,提前布局前瞻性、战略性、颠覆性技术的研究。

为推动新能源实现产业和技术升级,中国要推进新能源产业实现智能化、绿色化发展,并实现关键技术突破和升级;加大对新能源产业智能制造和数字化升级支持力度,实现新能源产业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推动退役风电机组、光伏组件回收处理技术和新产业链发展,实现产业链全生命周期闭环式绿色发展;推进关键技术突破,加快推动关键基础材料、设备、零部件等技术升级;瞄准新型电力系统、安全高效储能、氢能、新一代核能体系、二氧化碳捕集利用与封存、天然气水合物等前沿领域,实施一批具有前瞻性、战略性的国家重大科技示范项目。

推动能源体制革命,打通能源发展快车道。

只有不断深化能源市场化改革,才能以最大化效用利用能源。

中国要通过财政金融手段支持新能源发展,优化财政资金使用,落实金融支持政策,丰富绿色金融产品和服务,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加大绿色债券、绿色信贷对新能源项目的支持力度,稳妥推进新能源参与电力市场交易,构建有效竞争的市场结构和市场体系。

2021年,全国市场化交易电量3.8万亿千瓦时,占全社会用电量比重达45.5%;中国向社会资本放开增量配电业务,实施5批459个增量配电改革试点项目;在电力交易机构注册的售电公司约5000家,形成多买多卖的市场竞争格局;加快推进油气勘查开采市场放开与矿业权流转、原油进口动态管理等改革,组建国家油气管网公司,实现管输和销售分离,“管住中间、放开两头”的油气市场体系逐步建立。

全方位加强国际合作。

统筹国际国内两个能源市场,尤其是在国际能源运输过程中,中国还面临一系列地缘政治、文化等方面不确定性因素的冲击。

解决这类不确定性因素,中国需要加强能源输配网络和储备设施建设,深入实施“一带一路”能源合作,加强能源科技领域的国际合作,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不断提高中国在国际能源市场的影响力和话语权,为推进能源革命创造有利的国际环境。

中国不仅要成为全球低碳发展大国和能源强国,也会积极引领新一轮标志性能源体系的建章立制,成为全球能源安全公共产品的提供者、全球新能源体系的建设者。

(责任编辑:华章 安然 宇馨)

来源:中国网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