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微信

章传家 薪火相传三十三代

时间:17:56:33作者:admin分类:时刻浏览:12评论:0

章氏家训:第一部将“耕读传家”列为家训的著作

第一部将“耕读传家”列为家训的是《章氏家训》,这是我国著名家训,可列入中国十大家训,可惜,长期以来为人忽略。

《章氏家训》的作者,是五代十国时期的章仔钧,世称其为太傅公,宋庆历五年(公元1045年),追赠琅琊王。

故《西关章氏族谱》称《章氏家训》为《唐太傅宋追封琅琊王章忠宪王家训》。

《章氏家训》历来备受推崇。

章仔钧(公元868―941年),字仲举,号彰良,汉族,出生于官僚世家,其祖章及,字鹏之,仕唐为康州刺史,其父章修,仕唐为福州军事判官。

浦城(今福建南平浦城)人。

浦城章氏发迹,始于这位太傅公,其生于晚唐,长于五代乱世,扼守闽北咽喉要冲二十多年,文韬武略,西挡南唐、北拒吴越,保一方安定,威震闽越;其夫人练氏侠肝义胆,勇救建瓯十万军民,被建瓯百姓尊为国母。

章仔钧公元941年去世,赠金紫光禄大夫、上柱国、武宁郡开国伯。

夫妻二人皆为忠义典范。

其中,最宝贵的遗产,就是这一百九十六字的家训。

他们有十五个儿子,七十四个孙子,在中原乱世时,偏安闽越一隅,得以喘息,枝繁叶茂。

北宋达到了章氏最辉煌的时期,从这儿诞生了福建第一位宰相章得象,浦城第一个状元章衡,北宋末期还出了一位宰相章惇。

现在,章氏位于浦城的祖祠,本为唐代修建的南峰寺,北宋初年太傅公玄孙章得象,官至宰相,因感念自己年轻时,在南峰寺苦读而中进士,加上当时宗祠文化兴起,达官贵人都要在自己家乡兴建宗祠。

章得象求得仁宗皇帝恩赐,改南峰寺为章氏祖宗功德院(祠堂),香火历经宋元明清而绵延不绝。

这里因此成为章氏先祖的发祥地,他们以勤俭、宽仁家训为文化根基,从这里走向浙赣、走向中原、走向异域,子子孙孙,生生不息,历经千余年,达二百七十多万人口。

迄今八百多年前,福建浦城章仔钧后裔中的一支,跋山涉水,于宋徽宗宣和二年,定居现安徽省南部绩溪登源河之畔。

章氏后裔,历经沧桑,崇本敬祖,形成“瀛洲章”、“西关章”、“湖村章”等章姓繁衍地。

他们世代耕读,恪守家规,《章氏家训》一直被绩溪章氏家族奉为传家之宝,“十户之村,不废诵读”,“邦无尤民,民无尤行,刑罚设而不犯,风俗美而不流。

《章氏家训》 原文:“传家两字耕与读,兴家两字俭与勤。

安家两字让与忍,防家两字盗与贼。

亡家两字嫖与贱,败家两字暴与凶。

休存猜忌之心,休听离间之语,休作生忿之事,休专公共之利。

吃系在尽本求实,切要在潜消未形。

子孙不患少而患不才,产业不患贫而患非正,门户不患衰而患无志,交游不患寡而患从邪。

不肖子孙眼底无几句诗书,胸中无一段道理,神昏如醉,礼懈如痴,意纵如狂,行畀如丐,败祖宗之成业,辱父母之家声,乡党为之羞,妻妾为之泣,岂可立于世而名人类乎哉?格言具在,朝夕诵思。

上述看似简单的文字,就是第一部正式明确将耕读传家列为家训的著作,从这部著作开始,逐步奠定了中国耕读传家的主流家训的局面,与众多后来的家训一起,成为了中国耕读文化里的灿烂星辰。

《章氏家训》的核心内容是,耕读传家。

教育子孙后代要勤于劳动,要读书明理,否则,无法很好地安身立命,无法很好地传承家族,《章氏家训》是章氏先祖章仔钧,留给子孙后代的最重要的文化遗产。

《章氏家训》的特点是,结合家族具体情况,对传统上,尤其《颜氏家训》首创的家训体例,需要涉及对家族的期望、对子孙后代价值观与行为准则几个方面较为周全,有主有次,进行了具体化,各项规范要求明确,简明扼要、好懂好记、易学易行,体现出大道至简的智慧。

《章氏家训》,远胜此前及后世很多家训,在中国的耕读文化与家训史上,此家训应可与《颜氏家训》、诸葛亮的《诫子书》、《朱子治家格言》、《曾国藩家训》等著名家训媲美,实际上,有过之而无不及。

从家训目的、行为规范、落实的可能性、作为家训著作结构的完整性,应为首位,算得上是《颜氏家训》的浓缩版与改良版。

说是浓缩版,是因为这两篇家训所说的都未离开安身立命、为人处世、传家兴家,这几个所有家训都会有的几个方面,看起来,《颜氏家训》洋洋洒洒,更加全面,实际上,《章氏家训》走的是一语中的、言简意骇的道路,却也是全面。

说是改良版,是由于《章氏家训》制定者,在叙述上,分清了主次、找准了认为切实可行的传家兴家之法,事实上,“耕读传家”对于其家族传家的重大意义,及从其后一千多年来的实施效果来看,子孙很争气,效果很好,可见,章仔钧对家族的未来的把脉,开出的处方非常正确、有效,相较而言,《颜氏家训》对此有所欠缺。

(本篇完)